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中国青年报丨柔力太极球:在运动健身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1年08月10日


  “我们计划在校内将柔力太极球这项运动开展起来,逐渐推广到全国中小学,包括大学的公共体育教学,最后再向全社会普及,使更多受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这项运动,近距离体验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杨建营说。


(拍摄/制作:张勇 高淑雅)


  柔力太极球运动是杨建营于2019年5月发明的一项大球类项目。该项运动以单打、双打、三打隔网对抗为运动形式,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只要两个人一个球就可以玩起来。如果比赛,可以使用羽毛球场地。该项运动对抗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实力大对抗,也可以二对二、三对三集体对抗。

  杨建营介绍,由于该项运动所有技术动作都没有撞击发力,都是顺关节运动,所以有效地避免了运动损伤。其所有技术都是需要人体的核心力量而非局部肢体力量完成,动用的肌群主要是作为人体最大肌肉的臀大肌,还有丹田部位的配合,是一项重点发展核心力量的运动。“单打比赛时,运动员的心率一直保持在170~180之间,既是锻炼心肺功能的好方法,也是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好途径,很适合青少年;双打、三打比赛更强调相互配合,易于培育团队精神,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是老少皆宜的运动形式。”

  杨建营表示,除了突出的健身效果之外,该项运动还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退为进、以柔克刚、顺势而为的技术特征,直观地展现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反者道之动”“柔弱胜刚强”“无为而无不为”等道家哲学思想;其整体合一、化发一体、一气呵成的技术特征,则形象地诠释了《周易》中的“整体合一”“阴阳一体”的太极哲学思想。该项运动还充分汲取了现代体育公平竞争、尊重规则、遵守规则、以规则为纲的竞赛理念,具有鲜明的现代体育特征。因此,该项运动是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哲学、学习体育精神的一个实践途径。



  培养战胜对手的勇气和思维的敏捷,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攻防对抗中体现以柔克刚、顺势发放、和对手之间的攻防虚实变化、团队之间协作互补的太极思想……这些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也激发了大家锻炼的热情。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介绍,柔力太极球已经在该校专业课尤其是公共体育课中推广,大多数学生学习了这项运动。

  博士研究生冯香红几乎每天都和同学们练习。“我们一般从下午4点半练到晚上7点半,甚至8点半。这项运动除了可以锻炼自身的核心力量,锻炼臀大肌,更让我们亲身体会道家思想,我们希望大学生能更多地接触传统文化。”

  谢梦吉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交流生,第一次接触柔力太极球的她表示,这项运动没有那么激烈,用柔和的方式让全身都运动起来,可以锻炼身体的稳定性,对中老年的保健也很有帮助。

  博士研究生徐亚奎从2001年开始练传统武术太极拳,接触柔力太极球后,他发现该项运动和太极拳的原理几乎一样,以柔化刚,通过身体的体会让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深刻。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黄岚兰表示,这项运动趣味性强,为青少年提供了新的锻炼途径,是锻炼学生心肺功能的好方法,希望这项运动能够在全国普及开来,甚至可以走向世界。


阅读原文


记者丨张曼玉 张勇 高淑雅

来源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编辑丨梁欢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