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黑海上空火药味很浓。先有英国驱逐舰在克里米亚附近水域越界挑衅俄罗斯;后有俄海军实弹警告驱离。如今,美国和乌克兰又邀请约30个国家在黑海举行多国联合军演,从6月28日一直持续到7月10日。分析认为,在上述复杂背景下,这场名为“海上微风”的年度军演,风力明显比往年强劲,可能还会刮出阵阵“邪风”。
“微风”刮成“邪风”?
站在欧洲和亚洲的十字路口,向西联通地中海,向北联通亚速海,面积比四川省略小的黑海,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最大沿岸国家,俄罗斯长期视之为“后院”。但近年来随着北约东扩,“后院”形势严峻。域外国家时不时准备在这片水域显示存在感。
“海上微风”就是一项延续多年的多国军演。它由美国和乌克兰于1997年发起,主要由黑海国家、北约盟国和伙伴国参与,后演变为例行年度军演。美国海军第六舰队日前宣布,今年6月28日至7月10日,“海上微风”军演将在黑海举行,届时将有来自32国、约5000名军人、32艘舰艇、40架军机参演。
军事专家杜文龙指出,与往年比,本次军演呈现出一些特殊看点。
其一,时机敏感。本月中旬美俄刚举行过峰会,双边关系并未平缓,对抗仍是主流。黑海就成为双方剑拔弩张的展示场。
其二,集结规模。以前的“海上微风”军演往往是七八个国家参与,这次据称有32国,刷新历史纪录。就整个联盟的对抗态势而言,北约想把“海上微风”变成“海上强风”。
其三,内容更新。一方面,海军陆战队、特种作战部队应邀参演;另一方面,演练项目以夺岛作战、岛上渗透、攻击克里米亚核心目标为重点。这与传统的海空作战有很大区别。从俄方角度看,“海上微风”已变成“海上邪风”。
外媒预告,从参与国看,一些与黑海“八竿子打不着”的域外国家同样受邀参加,如巴西、澳大利亚、日本、巴基斯坦等。但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意跟着美国“蹚浑水”。据外媒报道,突尼斯和韩国并不打算参演。这两个国家都被列在32国之内,可见,美方给出的参演数据仍有一些“水分”。
大张旗鼓“秀肌肉”
美国此番“兴师动众”,率领约30个国家来黑海“秀肌肉”,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今年的‘海上微风’演习阵势很大,美国主要有两方面目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说,其一,借乌克兰问题来调整美国和北约的关系,巩固同盟体系。其二,安抚乌克兰。年初以来,乌克兰东部局势升温,乌克兰故意制造声势,扩大事件影响,以期美国更多地关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诉求,并推动这一进程。反倒是美国和一些北约大国担心局势失控,极力避免与俄罗斯“兵戎相见”。当时,俄罗斯也向美国和北约释放信号,即俄方已做好在黑海开战的准备。可以说,美国最终取消军舰访问计划,是在美俄对峙时先“眨眼”了。如今,美国和北约一方面防止局势失控,一方面又想安抚乌克兰,以显示北约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认为,不仅仅是“海上微风”,美国带领北约近来在黑海动作很多,主要有几方面考量。一是重新集合力量,振兴“脑死亡”的北约。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区别在于,主张将西方盟友团结起来,北约就是其抓手。在西方与俄罗斯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北约举行一系列军演,旨在显示西方集团的军事实力。其二,继续挤压、削弱俄罗斯。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的功能就是维持西方集体安全,防范和抵制俄罗斯。其三,支持乌克兰。乌克兰地位特殊,战略意义重要。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能称之为帝国。同样,西方也在努力争取乌克兰。黑海,就成为这种争夺的前沿阵地。
俄蹲好两个“家门口”
本月早些时候,俄罗斯警告美国和英国,不要在黑海“试探命运”。为“配合”本次美乌大规模军演,俄军本月以来也有一连串军事行动。
本月7日至24日,俄军在太平洋中部远海举行大规模军演。俄方舰机抵近夏威夷群岛一度只有几十海里。本月22日起,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举行反航母演习。本月25日起,俄军在地中海举行军演。
“俄罗斯对北约的反制行动体现在两个‘家门口’。”杜文龙说,一来,在自己“家门口”要对美国、北约强力驱逐,无论是投弹还是鸣枪,都可以显示俄维护主权资源的决心和能力。就黑海而言,俄罗斯优势明显。地缘上,北约国家千里迢迢,俄方无论黑海舰队,还是部署在克里米亚的各种航空装备,都可在短时间内对黑海进行高效控制。武器装备上,俄罗斯这些年强化了黑海装备的技术含量,新潜艇、新导弹、新飞机都优先部署在克里米亚。与其相比,美国率领的多国军队在联合作战方面,仍是一盘散沙。
二来,俄罗斯会在美国的“家门口”——包括夏威夷、太平洋中部等地进行大规模演练。这些举动旨在告诉美国,如果美国在俄周边有任何军事行动,俄方完全可以在美国最核心地带复制这种样式,以显示俄罗斯的存在。
苏晓晖说,按照普京的说法,俄罗斯不会以牙还牙,而是会“直接敲掉对方牙齿”。近些年,俄罗斯与美博弈已经有一套自己的“游戏规则”。它不愿承担“硬碰硬”的力量消耗,而是会采取不对称、外线突围的方式。比如说北约在黑海有动作,俄罗斯就在地中海测试高超音速武器,对美施压;美国在欧洲对俄围堵,俄罗斯就绕到中东建立更多自信和影响力。
“俄罗斯最直接、最有力的反制仍在军事层面。”刘军指出,前段时间俄在乌东地区的大规模军事集结,这次对英国驱逐舰的回应,都是用强有力的手腕向西方表明态度。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作为传统大国,俄罗斯在外交和战略上也有很多策略,包括在“后苏联”空间推动欧亚一体化等。
博弈复杂乌处境尴尬
随着本次军演启幕,“东道主”乌克兰又吸引一波热度。有美国学者称,与特朗普政府的对俄顺从不同,拜登政府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对完全跟着西方走的乌克兰来说,显然是件好事。但也有人担心,在英俄黑海摩擦不到一周时间,多国军力便集结这片海域大肆演习,英国也跻身这次军演,未来美俄在黑海的较量可能更趋激烈,地区局势可能更为紧张。到时候,位于“前沿”地带的乌克兰可能蒙受新的损失。
刘军说,英俄上周的冲突是双方冷战后首次直接对抗,可以说是一个极端临界点,双方都不想再走下去,让事态进一步扩大。
“美国自己不会挑衅俄罗斯领海。”杜文龙说,但它会鼓动“马仔”在俄罗斯周边试探。因为在1988年2月,美国两艘军舰在克里米亚水域被苏联军舰撞击。吃过这个苦头后,美国不再冲在最前面,而是在背后进行声援。不难发现,美国对盟国的态度已发生变化,一是加强团结,二是恶意使用,让盟国承担更多风险,自己获得更多战略利益。西方也知道,收复克里米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主要是鼓动乌克兰,增加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敌对情绪和敌对能力,将其作为大国竞争中欧洲方向的对俄威胁点位,一颗美国用得很顺手的棋子。
“美国和俄罗斯的较量与其说更激烈,不如说更复杂。”苏晓晖说,大国之间的博弈已不是简单的“1+1=2”,而是有调动有布局。在此情形下,乌克兰处境尴尬。北约一些大国认为,乌克兰应更多地作为缓冲区或模糊地带,而不是北约的前沿,这样对北约更有利。如果把乌克兰纳入北约,所带来的麻烦远远比把它留在北约之外更多。美国和北约现在的核心目标是,利用乌克兰来牵制、消耗俄罗斯。乌克兰短期内加入北约的希望渺茫。
阅读原文
记者丨安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