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天童藏着一个国家级的研究站,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在天童搞科研……”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宁波晚报和东吴镇人民政府举办的主题活动在宁波东部银泰城举办,这也是东吴精品线活动之一。
当天,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工程师杨庆松博士做《我在天童做科研》的分享,很多逛街的人都被吸引了。同时,现场还有一场关于“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展览,同样惊艳了许多人。
长达10年的坚守
记录近17万株木本植物
在鄞州东吴有一个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该区域的森林属于浙闽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区,生物物种相当丰富。
1983年,生态学家宋永昌教授牵头在天童设立长期定位野外实验基地。“当时教授把很多专家往天童这边带,让专家来证实天童是个好地方,之后他们就决心要在天童搞科研。”杨庆松说,后来很多年轻的老师学生纷纷加入,科研队伍越来越庞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05年台站被获准首批加入国家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网络(CNERN),也是当时华东地区唯一的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台站。
成就的取得,是科研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野外调查。“我们每五年就要做一次群落调查,给植物标记、挂牌,了解它们的胸径、空间坐标、种类、树高等,每次调查就要持续1年之久……”杨庆松说,光这项大型群落动态监测样地就花去了整整十年之久,期间每年还会进行两次幼苗调查,每半月进行一次凋落物收集。现在记录在册的植物种类有154种,总个体数有近17万株,品种相当丰富。
“我们常年都待在山上,每个人都学会了一身野外生存的本事。”杨庆松分享说,穿溪流、爬高山他们都不在话下。不过长期在山林里和各种植物打交道,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说起来杨庆松笑了笑,“我们团队总能苦中作乐。”
标本、种子、年轮……
天童“宝藏”惊艳了大家的目光
除了故事分享,当天来自天童的“宝藏”也来到了现场。44张植物照片、50个植物标本、100幅摄影作品……经过工作人员精心挑选布置在现场。

展览分为两个主题区域,一个是“山的那边”,展出的是天童站历年来收集的植被标本,主要有标本、种子、年轮,同时还展出了国内众多知名自然摄影师的作品;另一个是“海的那边”,通过展出日常消费的海鲜产品,让大家了解如何科学吃海鲜。

大叶天南星,三叶木通,檫木,白头鹎,枯叶夜蛾幼虫……那些平时不常见的动植物,在这里让大家大开眼界。通过摄影师的作品,我们还看到了堪比大熊猫的极危物种镇海棘螈,以及2020年刚收录的新物种北仑姬蛙,他们是以宁波地名命名的特有物种。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大家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更了解天童。后续这个展将移至天童老街继续展出。”现场展览负责人告诉记者。5月23日,“大咖”们还将带领大家走进天童古道,看看古道周边的“宝藏”。
阅读原文
记者丨王悦宁
来源丨宁波晚报·甬上客户端
编辑丨郑海容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凤凰网丨“呵护自然,你我有份”:东吴精品线系列活动,彰显天童生物多样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