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早在1959年就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现有11个学科门类44个一级学科,其中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为28个。教职工有4225人。学校追求“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规范,大力推进内涵建设,落实事业发展规划,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着力构建发展共同体,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日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人才培养有了新成效。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两课”建设,持续推动书院制改革发展,以“大爱”的师大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通过实施“理科菁英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推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5项,获奖总数与一等奖获奖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也是最早开始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的高校之一,两年举行一次,迄今已经举办了11届,比赛有力促进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也日益成为激励广大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岗位建功的有效抓手。2014年学校在沪上高校率先设立了“华东师范大学教学贡献奖”,旨在重奖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在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注重培育国际视野,推进研究生国际交流,探索实施博士研究生入学申请考核制。在2017年QS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中,学校毕业生就业力排名进入世界200强。

童世骏书记(左一)向职能部门负责人交办教代会代表提案

陈群校长(左一)为教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颁奖
科学研究有了新突破。学校以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科研前沿为牵引,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切入点,在高校中较早设立了重大科研项目和重要科技奖励培育基金,重奖原创性、国际引领成果。目前学校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2016年自然指数新星榜排名中,学校位列全球第13位。2016年学校文科获批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全国教科项目和上海市社科项目共计107项,其中教育部社科项目数全国第二,上海第一;上海市哲社项目立项数上海第一;全国教科规划项目立项数连续4年蝉联全国第一。2016年,学校作为牵头单位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共有56项成果获得上海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励。此外,大力推动新型智库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增5个上海社科创新基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智库及3个上海高校人文社科“立德树人”研究基地;有28篇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其中4篇获中央领导批示,一批成果获得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张经院士带领科研人员在东海进行现场观测
教师队伍有了新发展。学校多措并举促进教师队伍发展,近年来培养和引进了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学校现有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88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0人,讲座教授及青年学者3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学校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切实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劳模及“师德标兵”“杰出新人”“校园新星”“文明班组”“文明岗”等评选,对先进人物进行广泛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终身教授、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何积丰院士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多家媒体专题报道了何积丰同志的先进事迹。学校成立了教工京剧社、书画社、合唱团和体育类社团近20个,极大丰富了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引领“儒雅、大爱”的师大文化建设。校工会还设立了“青年教师发展基金”,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已支持100多个项目,投入资金120多万元。2016年,学校青年教师吕志峰在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荣获文科组一等奖,并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我校承办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
国际合作有了新进展。学校先后与法国巴黎高师集团、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世界20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与法国巴黎高师集团成立中法联合研究院、联合研究生院;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是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共建亚欧商学院;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合作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学校设有国家汉办所属的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建设8所孔子学院。据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2017亚洲大学排名(Asia University Ranking 2017),华东师范大学表现优异,总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十七,其中国际化程度指数位列大陆高校第五、上海市第一。
服务职工有了新举措。学校真诚服务教职工,通过多种方式切实为教职工办实事、解难事,深受教职工的好评。在参加上海市总工会各类保险、保障的基础上,自1999年以来,学校自筹资金先后建立“重大疾病医疗互助基金”“上下班交通意外补助基金”“爱心基金”等医疗及保障基金6项,还设立了 “师德标兵”等4项奖励基金,共计投入2000多万元。据统计,2016年累计理赔金额达100余万元,有效减轻了教职工的经济压力。自2016年起,校工会把以往为“逢五逢十”教职工庆贺生日首次扩大到全体教职工,为全校4000多名教职工祝贺生日,并为每一位退休教职工发放学校专属的“欢迎您常回校看看”纪念公交卡。继续精心组织好教职工暑期疗休养工作,并逐年提高经费补贴比例,2016年补贴达4000元/人。加强与附属学校的协调与沟通,努力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随着学校用工制度的多元化,校工会认真落实非编人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会员待遇,鼓励非编人员参加学校工会的各项活动,并将非编人员纳入工会系统荣誉称号评选的范围,激励他们爱岗敬业、建功立业,也增强了他们对学校、对工会组织的归属感。2017年,学校后勤保障部的外来务工人员、“玉米炒葡萄”的首创者刘玉红同志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教工太极拳表演

校教工合唱团
制度建设有了新办法。学校把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写进了《华东师范大学章程》,从制度上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教职工依法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并在校第七届教代会上通过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校工会积极推进院、系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制定了《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代会实施细则》,坚持将二级教代会开展情况列入“教工小家”考核范围,在先进“教工小家”评选中实行“一票否决”;创新开发了《教代会提案系统》,实行“提案工作365”,实现了提案系统电子化、提案工作全天候。学校领导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提案的办理工作,2016年,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出席提案交办会,并亲手向职能部门交办提案,开创了我校教代会提案办理的先河。2015年6月,学校荣获 “2013-2014年度上海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工会建设有了新成绩。为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工会,校工会通过申报上海教育工会的理论研究课题,提升工会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学校工会干部主持完成的《上海高校教代会制度质量评估方法研究》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党建重点课题优秀课题一等奖,《现代大学治理中工会的作用与定位研究》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工会理论研究会立项课题一等奖,《劳模精神引领校园文化的路径研究》在2016年市教育工会理论研究会的理论研究课题验收中被评为优秀。2016年暑期,工会工作团队协同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克服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等困难,高质量、高水平地承办了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受到参赛选手及领队的交口称赞,并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优秀组织奖”。学校工会在通过实战锻炼队伍的同时,积极借鉴兄弟院校工会工作经验,通过搭建工会主席沙龙平台、开通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优化网站建设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有效提升了工会工作影响力。
鉴于学校事业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绩,2017年,华东师大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目前,学校正按照《华东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华东师范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和“双一流”建设确定的任务目标,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着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朝着“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稳步迈进。
阅读原文
作者|王平 吕玉才 夏建国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