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全面部署。
近日,记者走进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四所高校,深入了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智库建设情况。
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智库秘密武器
一批新型智库已经在上海交大脱颖而出。纵观这些智库的发展不难看出,体制机制创新是其崛起的“秘密武器”。
“交大的智库都不仅仅是校内学科交叉的集成,而且是与其他学校及研究机构、政府决策部门,甚至与国际同类研究机构的联合。”郭新立介绍,像交大的海洋装备战略研究院建立了“小实体、大联合”的运行机制,依托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优势,汇聚全国海洋科技领域的院士和专家,特别是战略科学家的智慧与力量开展战略研究,逐步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与以战略需求为目标相结合的战略研究机制。自成立以来,海洋装备战略研究院聚焦国家海洋装备战略需求、积极探索智库建设之路,先后策划、申请、完成多项战略咨询课题。
华东师大则以“评价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留住智库人才,把解决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智库成果的核心标准。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告诉记者:“目前华东师大已经改变以论文为核心的传统评价方式和激励措施,制定了智库成果奖励办法,对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智库成果给予科研实际奖励。”
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上海大学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的上海研究院则提供了一个政府、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的“范本”,据该院副院长李友梅介绍,上海研究院目前为无法人资格的研究机构,由上海大学代为行使法人职能,上海大学为上海研究院提供办公场所以及人员编制等资源。
“ 上海研究院将以项目制为核心,采用兼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聘用方式,用全新机制打造上海社科研究的人才高地。”李友梅说。
“今天,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大发展的时代,研究目标指向性更强,就是瞄准国家急需、紧扣时代主题、前瞻重大战略,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社会服务和舆论引导功能,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发挥作用最好的时代。”正在推动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崔允漷说。
阅读原文
记者|解艳华
来源|上海政协报
编辑|吴潇岚
其他媒体阅读:
教育部新闻办|服务治国理政,这些高校智库厉害了!
中国教育报|为治国理政贡献高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