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上海观察|翻出新任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三年前布置的一道暑假作业题

2017年07月31日


  今天(28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人事任免案,陈群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这位现年53岁的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5年前出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而3年前的暑假里,他曾义务担任学生导师,为“中国好作业”公益活动布置了一道作业题:“我心目中的大学”。



  出题时,陈群校长表示,可用不同方式来完成这道作业,既可以写一篇散文,也可以做一次行走校园活动,实地考察感受一番,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照片、绘画、音乐等形式描绘对大学的理解。他说,出这道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提前对人生有所规划,静下心来思考兴趣所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同时,也想让大学校长理解中学生对大学的要求与期望。

  如今,适逢各大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季,国内数百万中学生今秋即将变身大学生,上海也将有十余万学子初入大学校园。他们所见所感的理想与现实,究竟如何?回想3年前,布置完作业题后,确实有一批在校中学生提前向大学“报到”——他们受出题人陈校长之邀,首访丽娃河畔,与他饮茶共叙。据统计,这道在线公开的公益作业“我心目中的大学”,当时共收到463份作业。

  这些孩子在提交的文章中所写,其实正是对中国大学的期望。

  有人说,“我心目中的大学,没有功利性,因为学术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它应当致力于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改变世界,而不是让世界改变它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

  有人说,“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是单单或者仅仅是对现在负责”;

  有人说,“它应当坐落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也许是在郊区,也许是在更遥远的地方,它是一座学府,它是一座城,它是一片不能容忍亵渎的净土”。

  高考高招是双向选择,彼此匹配。中学生往往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地改变自己、适应大学,有时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而大学为自己未来学生不断做出革新,有时也与学子们理想中的大学有一定距离感。在他们眼中,大学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更不是喧嚣浮华、急功近利的教育市场,当他们开始大学学习与生活,更希冀优雅学府真能带给他们那种象牙塔体验。

  《大学》开篇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代大学,也应对得起莘莘学子、十年寒窗付出的青春,这其实不是可以用学费衡量的简单价值。

  在新高考招生制度大改革的今日,大学与考生之间的竞争性互选关系将充分凸显。按照国际通则,考生将拥有更多选择权,手拿更多录取函。众多热爱教育人士,期望大学能体悟学子之心、圆满学子之梦,不辜负天下桃李之愿景。

  正如当年陈群所言:“看了他们自愿完成的作业,也让我们这些大学校长能够理解中学生对大学的要求和期待。”


【新闻链接】



陈群,男,1964年4月生,汉族,江苏宜兴人,民盟,1991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理学博士,研究员。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民盟上海市副主委、主委等职。


——华东师大官网陈群介绍——


主要经历:

  1984年和1987年在南京大学化学系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90至91年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做联合培养博士生。91年8月起留校工作,次年晋升为副教授,94年起担任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起担任无线电物理专业波谱学方向博士生导师,曾多次到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做访问研究。2002年起担任校长助理,2003年6月起担任副校长,2005年起兼任研究生院院长。2012年7月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主要研究领域及成果:

  主要从事核磁共振波谱学和高分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奖励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科技启明星计划、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领军人才计划等人才专项计划;2001年获得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 源论文90余篇;主要的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


阅读原文


作者|徐瑞哲

来源|上海观察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