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六个方面重点举措。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社会学博士杨雄,华东师范大学劳动法专家邱婕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意见》非常精准地指出了当前就业社会状况中的“软肋”,尤其是在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方面可谓是多管齐下。

就业压力将长期保持
之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前提下,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
居于“六稳”之首的就业,1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预期目标;11月份调查失业率为5.1%,低于5.5%的预期目标。
在杨雄看来,《意见》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再落实,从而更加证明了“稳”的重要性。
“一方面,与外部环境明显变化有关;另一方面,则是遭遇到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新增就业群体。”杨雄指出。
这一群体,指的是将在2020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比2016年要多将近111万。
杨雄指出,近900万人的应届毕业生,加上退役军人、海归等,总体岗位需求规模将达到1000万之多,堪称“史上之最”一点不为过。
“而在未来几年内,预计还将保持每年900万-1000万人的新增就业群体。”杨雄表示,出台这一《意见》,可谓适得其时,具有前瞻性,并非单纯的“救急”之措。
大规模培训储备劳动力
就业市场中,企业用人需求和人才供给的规模和结构往往不太适应。劳动密集型岗位、中小企业的岗位和生产一线的岗位没人干,供给不足;新技术、新业态所产生的就业岗位,用人需求和现有的人才供给规模和规格又不匹配。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提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杨雄指出,“大规模”这一词,点出了职业培训在就业中的重要性。
不少应届毕业生为何不能从“校门”直接走进“厂门”?缺的就是技能。扬雄认为,通过院校培训、在岗培训、带薪培训、专项培训等种种方式,结合实施新职业开发计划,将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形成劳动力储备。
“经济形势不会永远低迷,当恢复动力之后,就会对产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杨雄指出,届时有“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就不会继续稀缺。
开发岗位消除就业缺口
此次,《意见》中还指出,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支持社区生活、家政、旅游、托育、养老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发展。
对此,杨雄深有同感,“就以上海而言,这边是年轻人喊着找不到工作,那边却是养老护理员缺口极大。”
杨雄曾进行过老年服务的相关调研,结果让他感到惊讶,目前在沪从事老年人服务的人员呈现“两多”:年纪大的多、外地户籍多。
“照顾老人的护理人员,自己也都50来岁了。就这样,人手还越来越难满足,甚至连上海周边的省份都招聘不到,都朝偏远地区找了。”杨雄指出,类似这样的岗位并非个例,包括社区生活、托育、出租车行业都是如此。
他指出,通过《意见》的政策调节,出台更多鼓励与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在这些服务业中积极上岗,将会更有效地消除就业缺口。
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意见》指出,将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及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政策延续实施1年。加强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规范企业裁员行为。
“其中,新政第九条,鼓励企业吸纳就业。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当年新招用符合条件人员占现有职工比例下调为20%,职工超过100人的比例下调为10%。对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有条件的地区可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实施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华东师范大学劳动法专家邱婕告诉记者,这一新政如能落实,将对创业和就业带来“双赢”。
“前段时间所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也是不让企业负担过重、为小微企业减负的一面。稳就业新政出台,实质性给予了企业和员工以实惠,实现创业和就业双赢。”邱婕指出。
记者注意到,新政也指出,要落实就业创业服务。其中,健全就业信息监测系统,开放线上失业登记入口,实现失业人员基本信息、求职意愿和就业服务跨地区共享,体现了其“服务”内涵。
支持劳动者灵活就业
邱婕指出,稳就业新政的第十一条,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研究完善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明确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人员劳动用工、就业服务、权益保障办法,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对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实施期限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邱婕告诉记者,这一政策明确了灵活就业对新业态就业的支持态度。
“对比2018年末稳就业的内容,2019年末的新政,对就业进行了方向性的拓展。”邱婕指出,保现有就业、创新增就业岗位,以及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对员工灵活就业自主就业的支持,都是2019年新政的突出内容。“特别是对灵活就业补贴落实,感到期待。”
“新增就业岗位中,对新就业形态,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我们不能够忽视的一个群体,比如夜间经济里的小贩,属于自雇型就业的一种新就业形态。”邱婕向记者表示,“将社会保障问题治理好,还能够发挥较大的促就业和稳定作用。”
阅读原文
记者丨罗菁 陆燕婷
来源丨劳动报
编辑丨李梓昕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