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铭记一心战“疫”的信念,见证众志成城的力量。
疫情之下,每个人正用行动捍卫城市安全;我们知道,防疫战线是齐心协力筑起的守护结界。新民晚报全媒体微纪录片“十分上海”栏目推出“战疫特辑”,将镜头对准防疫一线的隔离点,记录“空城”背后的“宅家战”,聚焦城市保障的最前沿。
(完整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大学校园也不例外。
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里,
外来车辆和行人消失了,
丽娃河畔的漫步与闲适也不见了。
1月24日除夕起,
整个校区开始施行封闭管理。

非常时期,
全民宅家。
华东师大留校的各级学子日常生活如何保障?
他们怎样与无聊“作战”,
在疫情中过好每一天?

上午9点,
我们来到中江路宿舍,
这里距离中山北路校区两公里,
同样采取封闭管理:
社会车辆与行人一律不得进入,
学生减少外出且必须在宿舍过夜。

不过,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研究生朱凯却忙得很
他教起了网课。
“这套设备,
比如电线、话筒、显示器
都是机构提供的,
方便我们这些兼职老师上课。”
朱凯之前一直在线下教语文,
年初七他开始上起了网课。

截至2月23日,
华东师大全部在校学生人数为472人。
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中山北路校区软件学院的博士安冬冬
带我们去了次食堂,
学校每天准备了两种套餐供学生选择,
外带不堂吃。

原本此时,
学校已经开学了。
年初二就回到学校钻研论文的安冬冬有些感慨:
“以前时常觉得,
实验室里要是就我一个人该多好,
因为周围又是聊天声又是键盘声……
现在却好想念这些声音,
好想大家快回来!”
安冬冬还主动承担起了学院的分发物资任务,
包括分发口罩和“留校大礼包”
键盘和鼠标。

维吾尔族的艾山江则因疫情影响了实习,
“原本春节约定在一家公司实习营销岗位,
如今只好乖乖在寝室,
幸好找工作不耽误,
前天刚做了场线上面试,
聊得不错。”

他最牵挂的还是寝室兄弟,
他给我们看聊天记录,
“我们约好了,
等疫情过去,
四个人在上海再相聚,
一起去吃火锅!”

留校生的孤单背后,
是一个个努力追寻目标的身影。
非常时期是一种考验,
也是对自己内心的磨练。

挺住,同学们!
没有一个冬天无法逾越,
你们的可爱活泼、
自律自强就是校园内那一抹最鲜亮的色彩。

阅读原文
来源丨新民晚报
编辑丨郑海容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