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第一教育丨400万次收看 华东师大这些年轻志愿者为小学生研发的网课成“网红”

2020年04月09日


  疫情之下,全国学生开启前所未有的“在家上学”模式。当专家学者纷纷致力于为全国教师的在线教学支招时,华东师范大学有一支年轻的志愿者团队,直接动手为小学生们制作了一套以新冠疫情为背景的视频微课,一下子成了“网红”。



  “瘟疫中写就的作品是什么样的?瘟疫对文学创作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在最近的热门网课“战疫云课堂”的语文课中,《普希金:瘟疫中的智者》被选定为教学内容。课程研发团队“师大传灯者”希望孩子们在这节课里了解大文豪普希金,仔细读一读他的著作,了解瘟疫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们不要恐惧疫情,能好好把握时光,创造自己的“波尔金诺之秋”。
  一套14节,每节长约10分钟,涵盖多学科,这套仅用十余天、全程以云端协作方式开发出的视频微课,目前已在上海、江西两省市通过网络面向全体小学生播放,收看次数近400万次,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
  这支年轻志愿者团队叫做华东师大“师大传灯者”,是在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赵健副教授、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吴旻瑜博士后的召集下,由学校教育学部、生命科学学院、传播学院、光华书院、信息学部、设计学院的15名本、硕、博士生和校友组成的,除两位老师以外平均年龄27岁。成员身处全国各地,有师范专业、也有非师范专业,有公司白领、也有专业教师,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对教育充满热情。
  此前,这支队伍就已经以“微信群”的方式存在了,大家会时常讨论和教育相关的问题。面对这次疫情,团队迅速集结,大家都认为是时候把理念转为行动。在他们看来,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而火种可能就是小小的一盏灯。他们把自己定位为“传灯者”,希望华东师大的教育明灯能越传越多,越传越广。 
  他们注意到,以新冠疫情这样一个深刻影响人类社会、也改变着孩子们生活与学习生态的事件为背景的儿童学习资源太少了,于是他们决定直接面向学生制作“战疫云课堂”,并定位在小学阶段。
  课程设计以此次疫情为主轴,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特点,结合语文、数学、自然、信息、劳技、心理等小学现有学科而设计。同时,充分考虑到数字媒体时代儿童观看在线视频的风格偏好,在追求课程内容严谨的同时,将亲和、时尚的语言和优质的视听资源融合起来,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捕捉到严肃的学习内容上。
  “师大传灯者”认为,教育应当是面向真实世界、真实问题的,这次疫情给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一次难能可贵的真实学习、情境学习的机会。
  在这个课堂里,孩子们将拥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切身体验瘟疫爆发的意义,感受科学和技术在防控疫情、保护人类健康上的价值,感受数学在分析和理解新闻中的疫情的作用;同时也应该引导孩子们去思考,作为公民在疫情中应遵循怎样的道德规范,以及疫情可能对人类社会和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团队成员通力合作,从撰写提纲、框定格式,到撰写、修改稿本,再到录制视频、剪辑制作,在这全流程的筹备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合作几乎都在云端完成,直到目前还未曾在线下全员集合过。为了助力停课不停学,“战疫云课堂”的筹备日以继夜,部分成员白天在社区担任防疫志愿者,晚上挑灯续写教案,几乎做到了“无缝衔接”,第一时间上线开讲。
  本次“战疫云课堂”在上海的投放主要通过东方有线的百事通APP,在江西省的投放则是江西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和“赣教云”。通过分析各方反馈,团队发现总体收效甚佳,也能够反映出小学生对这种主题式学习的喜爱。


阅读原文


记者丨吴华

来源丨第一教育

编辑丨李梓昕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