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解放日报丨俄罗斯修宪公投,写下未来几十年命运

2020年07月01日


  在俄罗斯举国欢庆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之后,又一件大事提上议事日程。当地时间6月25日起,俄宪法修正案公投拉开序幕。在为期一周时间内,民众将在“是”或“否”的选项中,做出关乎国家政治与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抉择。在7月1日投票结束后,如果修正案获得通过,新宪法将于计票结果公布之日起生效。
  俄媒称,这次修宪是1993年宪法实施以来,涉及范围最大的一次,突出了宪政制度和公民人权的重要性,主要包括扩大国家杜马权力、增加公民福利等内容。但最引起热议的条款,莫过于将现任总统任期“归零”,这意味着普京可以参加2024年大选。


6月25日,一名戴口罩的女子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处投票站投票。 新华社发


修宪案通过几无悬念


  俄罗斯修宪的想法在去年就有所表露,但“官宣”则是今年年初的事。1月15日,普京向俄议会两院发表国情咨文时提议修改宪法。5天后,他向俄国家杜马提交宪法修正案草案。草案突出了宪政制度和公民人权的重要性。
  3月中旬,在上述草案条款的基础上,全球首位女宇航员、统一俄罗斯党党团成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提出提案,建议将现任总统任期数字“归零”。这意味着普京将与其他公民一样,有权参加2024年总统选举。对此,普京本人没有表示反对,但强调这必须得到宪法法院的批准,并得到公民的支持。
  仅仅2天时间,有关“现任总统任期归零”的提议就获得宪法法院批准。几乎在同一时期,俄国家杜马、俄联邦委员会以及俄所有85个联邦主体,也表决通过了修正案草案。3月17日,普京签署总统令,决定于4月22日就宪法修正案举行全民公投,后又因新冠疫情推迟至6月25日起的这一周举行。
  俄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埃拉·帕姆菲洛娃早些时候介绍称,全国有超过9.65万个投票站开放。在莫斯科和下诺夫哥罗德州两个试点地区的居民可以参加远程投票。塔斯社报道,截至28日,上述两地的在线投票率已飙升至75%,近88万人在网上提交了投票。
  在7月1日投票结束后,如果修正案获得通过,新宪法将于计票结果公布之日起生效。专家分析,在疫情期间,上述投票率体现俄民众参与态度积极;修正案获通过是大概率事件,唯一的悬念是得票率。
  “相比六年一度的总统选举、五年一度的杜马选举,改变国家根本大法的投票,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见证。”彼尔姆边疆区立法会议副主席阿列克谢·佐洛塔列夫说,“在全国范围内就修正案进行投票时,我们实际上写下了未来几十年俄罗斯的命运。”

打上“普京时代”印记


  俄《公报》认为,若修正案获得通过,将诞生一部不同于叶利钦时期的、具有鲜明“普京时代”印记的新宪法,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目前的权力架构。文章指出,现行的1993年宪法曾有过3次修正,但都是“零敲碎打”。而如今的修正案除了个别章节没有改动,几乎触及了60%的条款,如果算上新增条款,涉及面超过62%。“大刀阔斧”的变动,除了引入“现任总统任期归零”条款外,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项——
  第一,关于加强对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保护。宪法中明确俄罗斯拥有苏联合法继承国地位,不允许将俄领土出让给任何其他国家,并规定俄宪法优先于国际条约和其他法案。《莫斯科时报》说,这并不意味着俄方完全无视国际法规则,而是不允许内政遭到干涉。
  第二,关于权力分配改革。改革结果将使国家杜马不仅有权决定总理人选,还有权决定副总理和部长人选。联邦委员会则将有机会与总统就强力部门人事任命进行磋商。宪法法院也将获得额外权力,不仅可以审查现有的,还可审查尚未生效的联邦和地区法律。《公报》写道,分权的设计旨在建立一个新的制衡制度。
  第三,关于国务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普京曾在2000年当选总统不久后成立国务委员会,用于铲除寡头,平抑各方势力,树立权威。这一次,普京在修正案中提出,要通过国务委员会来保障国家政权机构的相互协调,确定内外政策的主要方向。具体来说,将更多发挥地方行政长官的作用。
  第四,关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问题。从2014年起,俄因克里米亚问题受到美欧多年制裁,再加上2018年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改革,人民的实际收入有所下降。此次在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最低劳动报酬的数额标准不能低于最低生活费,而且对养老金和居民的各种社会支付都要实施指数化制度”的内容。这一措辞回应了俄罗斯共产党和公正俄罗斯党多年以来的诉求,社会普遍抱以欢迎态度。

为何又一次修改宪法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冯绍雷指出,此番修宪公投不仅事关俄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已处于高度不确定性之下的国际发展。在冯绍雷看来,修宪的基本原因有三。
  其一,面临当代世界的挑战,如何提高一个国家的政治建构、特别是作为世界大国政治建构的治理效能,已成为东西方普遍高度关注的问题。有人认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具体政体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其二,普京执政二十年来,历经了种种内外危机的艰难考验,维护了国家统一与安全,提高了作为世界大国的国际影响力,为俄罗斯今后发展提供了丰厚潜能与强劲基础。但是,如何通过完善国家政治建构来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国计民生,已经成为俄今后的重大挑战。
  其三,普京的长期执政,带来了国家发展的稳定和信心,但同时也需在新形势下探讨一个更加均衡、有效、持续、当然也是更为公正的政治体制,确保无论今后普京本人是去是留,这一体制都能适应深刻复杂的国内外变化。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姜毅表示,普京本届总统任期将于2024年画上句号,提前4年安排宪法框架,旨在为将来的政治制度和权力变化做扎实而稳妥的准备,让社会有一个预期。“在接下来的4年中,普京可以根据全社会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应,逐步展开和灵活推进政治议程,包括普京本人的去留、干部的选拔任用、政治制度和分权问题等等。”

对内外环境影响几何


  如何看待修宪对俄政治经济发展,及其内外环境带来的影响?
  首先来看权力分配改革。
  冯绍雷说,俄罗斯的修宪改革,并不是提出一个新宪法,而是在现有宪法依然延续总统制背景下,提高议会权限。这看起来是一种较为稳健而深思熟虑的权力结构方式。
  姜毅认为,“分权”有利于为未来总统的政务活动减负,让更多人为重要人事任免和国家前途担责。由于统俄党仍是杜马中的最大党,加强杜马影响力也会相应放大统俄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力。“如果普京2024年后不做总统,凭借自身魅力和号召力,在杜马或者国务委员会等机构中也能扮演重要角色。”
  再看关于加强对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保护的问题。冯绍雷认为,本国利益和权力高于国际法的定位,显然是一个重大宣示。多年来在瓦尔代论坛中,普京不止一次有过类似表述。他说,身为俄罗斯总统,当然首先考虑和代表的是俄罗斯本身的国家利益。
  最后,关注修正案中提到加强民众社会保障的部分。冯绍雷指出,通过建立强大国家增进民众福祉,可能是本次修宪着力推进的一个方面,包括发展科技潜能推动经济,改善教育卫生条件推动人口增长,提升最低福利水平等等。俄媒分析认为,这在非常时期给了人民安全感和信心,尤其是指数化制度的引入,表明国家注意到通胀对居民福利体系的影响。


阅读原文


记者丨张全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郑海容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解放日报丨普京的“2024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