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低落时,很多人喜欢点上一支香烟,看着烟雾缓缓飘升,又渐渐弥散。烟头火光的或明或暗,烟草味道的或浓或淡,让很多人感受到一种安定或者愉快感。
人们认为,心情不佳时,吸烟是一种能有效让我们摆脱烦恼、重获快乐、调节消极情绪的手段。因此,渐渐地,很多人对香烟成瘾,最终难以戒断。古今中外,很多人在经历感情、事业或投资失败后都会成为“瘾君子”,那么这些由失败经历产生的悲伤情绪,是否导致了他们对烟或酒上瘾呢?古语云:“一醉解千愁。”人们为什么会有吸烟或饮酒的嗜好?香烟和酒精真的能解忧吗?

图/unsplash
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吸烟或者饮酒并不能减少悲伤情绪,恰恰相反,人们在悲伤时会通过吸烟弥补悲伤情绪所诱发的丢失感,把吸烟作为获得即时奖赏的一种替代性手段。也就是说,你越悲伤,越有可能沉浸于吸烟或饮酒等成瘾行为中。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查尔斯·道里森(Charles Dorison)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针对一万多人的调查后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悲伤情绪,能增加人们对香烟的渴求,越悲伤,人就越可能吸烟。但是,其他类型的消极情绪,如恐惧、厌恶等并不会引发吸烟。即使控制了如恐惧、愤怒、羞愧以及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因素后,悲伤情绪仍然使人们吸烟的概率增加了51%。此外,悲伤能让那些目前不抽烟但有吸烟史者重新拿起烟,但却不会让从没抽过烟的人燃起烟瘾。
研究者还进行了另外一项实验,进一步检验悲伤与吸烟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招募了一批美国烟民,诱发他们的悲伤、厌恶或者中性情绪。结果发现,体验到悲伤情绪的吸烟者想要立马抽上烟,而体验到厌恶情绪的吸烟者则具有较低的抽烟冲动。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消极情绪都会让人物质成瘾,只有悲伤情绪才会让人做出吸烟或饮酒等成瘾性行为。
悲伤引发奖赏寻求行为
为什么在悲伤情绪下,人们更可能饮酒或吸烟成瘾呢?

图/unsplash
悲伤情绪往往出现在损失无法挽回时,比如夫妻离婚、亲人离世、股票暴跌导致亏钱、工作上遭遇挫折等。面对损失,人会感到无力,认为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中,于是,迫切需要获得即时的奖赏来弥补损失,增加控制感。即,悲伤的人无法忍受一点点的等待,只有马上得到点奖励、享受快乐,才会稍稍觉得好受一些,世界似乎也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中。
回忆一下,你是否在考试失败、失恋、工作中遭遇挫折时,想要立刻刷卡买买买?此时,似乎只有最名贵的手表、限量版的爱马仕、法国高级香水才能填补你遭遇的损失。另外,悲伤时,人们宁愿马上获得一个小奖赏,也不愿意去等待未来更大的奖赏,因此,人们甚至愿意出比平时高出好几倍的价格购买一件商品。“喜欢这条裙子,我要立马买下穿在身上。多少钱?什么场合适合穿?能穿多久?管它呢!Anyway,我现在就要它属于我!”当然,冷静之后,这样的冲动性购物行为往往会引发强烈的后悔感。
悲伤导致自我关注
你可能会问,悲伤会什么让人追求奖赏?这是因为悲伤让人关注自我,而自我关注会激活与奖赏相关的脑区,从而使悲伤的人们作出奖赏寻求性行为。
为了给上述假设提供支持,研究者招募了158名吸烟者,这些人在未来一个月内没有戒烟计划。研究者让一半人观看一段悲伤的电影,从而诱发他们的悲伤情绪,让另一半人观看一段有关木屋修建的中性电影片段,从而诱发中性情绪。
之后,这群吸烟者需要进行二择一的决策:
选项A:现在就可以吸烟,但是只能吸少量的烟;
选项B:稍后才能吸烟,但是可以吸更多数量的香烟。

图/unsplash
做出选择后,被试就根据自己的决策抽烟了,研究者则记录被试吸烟的速度和时间。结果显示,体验到悲伤的吸烟者不愿等待,只求即时奖赏,想要立马抽上烟,且吸入更多量的烟。悲伤情绪下,吸烟者吸每一口烟的时间为2.4秒,而中性情绪下则为1.94秒。但是,人们在悲伤和中性情绪下的吸烟速度却没有差异。
上述研究表明,悲伤情绪可能是诱发成瘾性行为的诱因之一。吸烟是一种成瘾性行为,饮酒也是一种。但很多人发现,饮酒确实能缓解负性情绪。这是为什么呢?
酒精能够缓解焦虑情绪,但也能引发攻击性行为
可减轻焦虑的药物叫作镇静剂,它们是苯二氮䓬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注射使用,也可以口服。酒精的作用与镇静剂的作用类似。镇静剂能够促进γ-氨基丁酸的活动。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抑制杏仁核这一主要负责恐惧情绪的脑神经核团的活动。γ-氨基丁酸属强神经抑制性氨基酸,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降血压的生理作用。
酒精会与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由于γ-氨基丁酸抑制了杏仁核的活动,因此,人们的情绪阈限升高,较难体验到恐惧和焦虑。酒精虽然降低了人们的焦虑情绪,但同时也降低了人们对危险刺激的敏感性,因此会出现“酒壮怂人胆”“酒后吐真言”的现象。

图/unsplash
饮酒后,人们的社会抑制性下降,更敢于接近陌生人,并作出“勇敢”的、甚至鲁莽的冒险行为。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后打死了老虎,如果他没喝酒,很有可能不敢独自上山,并与老虎搏斗。同理,有些男孩不敢对心仪的女生表明心迹,就会先去喝酒,让自己变得敢于表白。但实际上,这么做的效果并不一定好,因为酒虽壮胆,但也可能让人作出攻击性行为。所以,女孩子可能会认为醉醺醺的男孩子鲁莽且不不理智,如此一来,酒后表白反而会把女孩子吓跑。
悲伤情绪有适应性功能吗?
首先,悲伤助人冷静。
想一想,当你身体生病的时候,你是不是食欲降低、昏昏欲睡?你哪里也不想去,只想躺在床上。而悲伤会让你有类似的反应。这些反应能够帮助你保存能量,并阻止你做出会导致更大风险的行为。如此看来,悲伤情绪能保护个体生存,它能让你在面对损失时仍然能够冷静思考,不冒进,阻止你冒险。当你冷静下来后,你也许会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其次,悲伤阻止人们社会交往。
当在重要任务上经历失败后,你会感到悲伤,如果此时你仍然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带着情绪的你可能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悲伤情绪能帮助你回避社会联系,你会刻意回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朋友聚会。从这角度来看,悲伤在帮助你,以免你被他人嫌弃。
第三,悲伤引发他人的助人行为。
当人们面对损失,表露出悲伤或做出悲伤引起的行为——例如哭泣时,人们会引发他人的关注,让他人意识到你处在压力中,需要帮助。此时,别人很可能向你施以援手,帮助你摆脱悲伤。所以,悲伤情绪有助于我们建立稳定深厚的情感联结,获得高质量的人际支持。对于那些在你悲伤时不离不弃地陪在你身边、无私帮助你的人,你会感恩于心,你们的友谊会因此更坚固。
采用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调适悲伤情绪

图/unsplash
人类既然进化出悲伤情绪,它就具有适应性意义:悲伤情绪有助于防止我们盲目冒险,思考积极的应对策略;帮助我们获得他人的接纳和认可;提高我们获得他人帮助的可能性。我们要接纳悲伤情绪,并且辩证地看待它。
当然,过度悲伤可能会引发吸烟、饮酒等成瘾性行为,所以,请你在感到悲伤时,寻求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来缓解悲伤情绪。慢跑、游泳、跳舞等有氧运动,都是降低悲伤情绪的有效途径。单次的有氧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这种神经递质,令你感到快乐。而长期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你保持乐观的心态,抵御悲伤。
悲伤时,你可以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去户口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时间不需要太长,20分钟就足够了。什么季节去户外走走,对缓解悲伤具有最佳效果呢?答案是春季或者初夏。这两个季节的温度适宜,并且有多种植被和生物,大自然会带给你丰富的感官刺激。不论是泥土和青草的气息、鲜花的芬芳、还是虫鸣鸟啼、蓝天白云、潺潺流水,都会舒缓你的悲伤情绪。
总之,当悲伤袭来时,不要恐慌,悲伤是我们人类进化而来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存在即合理。当你想要缓解悲伤情绪时,请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千万不要作出暴饮暴食、深夜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行为,这些行为也许可以缓解一时的悲伤,但很快悲伤情绪会卷土重来,你只好再次重复以上行为,以此循环往复,最终你可能会成为一位“瘾君子”。
参考文献
Dorison, C. A., Wang, K., Rees, V. W., Ericson, K. M. M., & Lerner, J. S. (2020). Sadness, but not all negative emotions, heightens addictive substance use. PNAS, 117, 943-949.
Kalat, J. W., & Shiota, M. N. (著), 周仁来等译. 情绪.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2月版.
Lerner, J. S., Li, Y., Weber, E. U. (2013). The financial costs of sadn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4, 72-79.
Phelps, E. A., Lempert, K. M., & Sokol-Hessner, P. (2014). Emo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Multiple modulatory neural circuits. The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37, 263–287.
Salovey, P. (1992). Mood-induced self-focused atten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2, 699–707
阅读原文
作者丨王艳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来源丨澎湃新闻
编辑丨李梓昕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