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中文系教授陈子善是个书痴,无论走到哪里,书店总是他的第一选择。得知新华书店要回归南京路,还是很开心,但他最担心是,卖书不赚钱,书店不知能坚持多久。
“千篇一律的书店没有意思。现在书店分类越来越多,要有定位,对象是什么人。”在台北,他最推崇的书店自然就是诚品书店。“它有很多的区域,图书特别齐全。几年前、15年前,甚至20年前的书都有。但我们的书店没有,都是新书。在诚品,你能发现和找到那些意想不到的书,那是最开心的事。买到新书不稀奇,因为总能买得到。”白岩松也曾描摹过自己与诚品的“相遇”:“我们走进的这家敦南店是它的总店,已经是晚上9点半左右,但书店里依然有很多人。在轻音乐缭绕的大厅里,每个书架前,人们或轻手轻脚,或低声细语,或安安静静地在那儿找自己的书,或坐在地板上一页一页地慢慢揣摩。书店不仅是卖书,也是阅览室。诚品书店力图营造阅读空间与阅读心情,所有书柜面对顾客保持15度后斜,而且书柜都很矮,书架上的书伸手可及,或站或坐,随意阅读。也许是为了节约空间,诚品书店里的书架上摆放的每种图书一般只有二三册,决不会多摆。同样,书种的组合也是诚品的经营特色。诚品坚持推出自己认为的好书,不被畅销榜影响,经常会推荐一些受冷落的好书,有的书即使在书架上睡上三个月也不把它送入仓库。
陈子善也常去香港逛书店,那些二楼书店,虽然小,但很吸引人。他最推荐的书店,是page1。“在那里,英文书和中文书放一起。开在香港又一城中的page1,占地不大,人气不低,书店开的咖啡馆全部坐满。”他认为,书店要想办法吸引读者,读者是书店培养出来的。现在网络对书店冲击那么大,书店更要主动出击,想办法吸引读者,书店不仅仅是个商店,还要是一个温馨之地,环境上要有创意,比如有背景音乐,有喝咖啡的地方。他觉得读者去书店,不仅仅是买书,还因为那个地方足够优雅,让人值得去。在他的记忆中,沪上曾经关闭位于龙之梦的博库书城店,就让他十分怀念,“那里虽然在商场的八楼,但环境很好,还有地毯。很多读者就坐在地毯上看书,我也坐过很多次”。
《新闻晨报》 日期:2011年7月7日 版次:B2 作者:徐颖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1-07/07/content_608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