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爱铭
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市民网络投票选举,昨天,首届上海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出炉。10位楷模全都是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体现出鲜明的导向。
11名校长候选人被“剔除”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教书育人楷模”?
在推选时,部分区县的推荐名单上出现了优秀中小学校长。市教委人事处处长周景泰说,教书育人楷模的推选,特别强调以一线教师为入选对象,通过表彰一线教师楷模,发挥对广大普通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各区县上报的11名身为校长的候选人都被“剔除”,20名入围者全是一线教师。
本次“教书育人楷模”评选,并不强调要有多少研究成果和著作,而是更重视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为师风范。青浦区尚美中学的孙颂欢老师是学生倾诉心事的对象,是家长愿意信赖的班主任。中考前两个月,孙老师被查出患甲状腺肿瘤,但他放心不下带了四年的学生,坚持陪孩子度过中考后才进行手术。交大附属卫生学校的周丽君老师,每天从市区的家中出发,准时到南汇校区辅导学生。一次技能大赛前夜,她让学生在自己烫伤的手上再练一次扎针。学生哽咽地表示“一定要争气”,最终夺得大奖。静安区南西幼儿园的徐则民23年潜心幼儿游戏教育,与孩子一起守望童真,深得家长欢迎。
倡导“大教育”合力育人
10位“教书育人楷模”中,有心理教师、职校技师,还有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舞蹈老师,类型丰富多元,体现出放眼“大教育”的新视野和合力育人的导向。
上海现代职校的贾青老师,是从企业转行到职校的“双师型”老师。是她的循循善诱,把绰号“小野马”的小敏托举上了全国大赛冠军领奖台;在她的帮助下,原本因父母残疾而自卑的小李,成长为电视台的摄影师。贾老师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社会造就人才,职业教育同样大有可为。
七宝中学杨敏毅在从事化学教学21年后,2002年转行成为专职心理教师。一名学生高中时因考试失利,绝望到无法走路,杨老师及时干预,帮助该学生重拾自信,考取了名牌大学。在地震灾区,在学生跳楼、车祸、大病等突发事件的现场,杨老师都是第一时间进行危机干预、提供心理援助的人,用心守护一颗颗亟待帮助的心灵。
年近花甲的胡蕴琪,是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舞蹈特级教师。她不仅带孩子登上世界舞蹈舞台,而且赴云南访贫演出、下社区慰问孤老、到农村辅导聋哑学生……用艺术的语言,让学生领略真善美。金山区山阳中学的吴永祥老师,跑遍整个乡镇不言累,把纯朴的农家孩子领入音乐殿堂、登上了世界舞台。
科研育人双翼齐飞
对大学老师来说,科研与教学,哪个更重要?上海交大的王如竹、华东师大的叶澜、华东政法大学的刘宪权用实践证明,两者可以有机结合,科研水平与育人质量相辅相成。
王如竹教授31年倾力打造交大制冷所这支优秀学术研究团队,不仅引领国内学科发展,而且走在了国际前沿。同时,针对本科、硕士、博士的不同需求,他用心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他的学生遍布教学、科研、**、**等领域。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教师,叶澜要求学生读懂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理论之书,一本是无字的实践之书。她年逾古稀,却仍然与年轻人一起打拼,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变革之间不懈穿行,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前锋。
连续13年以高票当选华政学生 “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刘宪权老师的课堂场场爆满。他思路敏捷、谈吐幽默,让原本枯燥的法律课程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他一直活跃在刑法学研究的最前沿,将学科建设提升到了新高度。
《解放日报》 日期:2011年9月7日 版次:7 作者:李爱铭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09/07/content_651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