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德磊
这次美欧的债务危机使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在这一令人惊愕的市场系统性风险面前,我国许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避险功能并没有充分地运用。另一方面,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本身也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挖掘,以至于包括投资机构在内的广大投资者损失惨重。
实际上,沪深300股指期货自 2010年 4月 16日正式推出后,与人们原先的预期效应就有较大的落差。这主要表现于,一是它在众多证券投资者中受到的关注度较低,交易量比预期的小;二是就目前沪深两市绝大多数股票而言,它的套期保值效应不明显,例如,那些经常受到市场追逐的业绩高成长股、行业热点股、中小盘股等的价格走势,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走势常常只有较低的相关度。这就使得投资者无法通过在股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进行反向交易,来较好地追求套期保值,分散、控制和规避市场风险。
这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现在仍然没有较理想的避险工具,许多投资者因此觉得没有必要去参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交易,很多机构投资者也不能参与股指期货交易。通过随机选取的若干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与股指期货推出以来的日收盘数据进行相关性实证分析,我们甚至发现,即使某些指数成份股与目前的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效应也不够理想。
当然,如果在股票现货市场进行组合投资,并且股票组合池中的指数成份股在超过一定数量界限以后的股票只数越多,套期保值效应就越会趋于理想。但对于大多数的中小投资机构和中等资金规模的个人投资者而言,如此大规模的组合投资是不太现实的。况且,市场热点常常形成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以外。
运用沪深300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效果之所以不够理想,尤其是对于许多个股来说更是如此,主要原因应该还是与中国股票市场的成熟度有关。例如,目前某些个股的价格走势经常会因为信息的非正常泄露、市场炒作等原因,与指数运行发生较大程度的偏离,甚至短期内产生反向运行。随着市场投资理念的不断优化、市场监管有效性的不断提高和市场成熟度的不断增进,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与沪深300指数期货之间的套期保值效应是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增强的。当然,也应该看到,在任何一个证券市场上,个股的差异性和权重的差异性,决定了任一指数成份股与指数期货之间不可能有恰好完全啮合的套期保值效应。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应该满足于现状,这一市场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不同行业和不同板块的股票往往会有相对独立的价格走势,这就要求市场应该提供针对其中某些典型行业或板块的股票的指数期货,以供投资者用于套期保值和承担价格发现的功能。由于中小盘股对于那些反映整体市场价格运行的指数的影响小,甚至不会成为这种指数的成份股,而中小盘股的价格波动又常常比较大,投资者众多,因而海外市场较为注重推出中小盘股类的股票指数期货,以便为投资者提供可选择的避险工具,增加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量。例如,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标准普尔600小盘股指数期货;罗素 (Russell)2000指数期货 (指数成份股为中小盘股);电子小型NASDAQ100指数期货;电子小型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我国台湾地区的小型台指期货等等。当然,一些小市值股票指数期货是与某些特定行业的股票指数期货结合在一起的,如上述的电子小型NAS-DAQ100指数期货等。
行业类的股票指数期货还可举例如下: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期货,芬兰的金融SPCTR期货,美国的标准普尔500科技股指数期货等。有的指数期货的基础指数只是变换了成份股的数量,或者是基于某一市场原则对成份股进行了重组。如纽约期货交易所的罗素2000指数期货、罗素1000指数期货、小型罗素1000指数期货等。上述的指数期货大多具有报价单位小等特点,适合更多的投资者交易。除了指数期货外,海外市场还推出了为数不少的股票期货。譬如,香港交易所目前除了有5个指数期货品种外,还有近40只的股票期货品种。
多样化的指数期货和股票期货产品,不仅能较好地满足不同投资者和不同股票的套期保值的需要,使套期保值效应在整个市场的有效辐射面增大,而且激发了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交易积极性,增强了股指期货市场的流动。
显然,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目前我国的金融期货市场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产品开发和产品创新。相对于目前沪深两市的2300多只不同特性的股票而言,沪深300指数期货这单一的期货交易品种明显过少。无论是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套期保值的工具的角度,还是从活跃股指期货市场交易和更好地进行价格发现的角度,都应该提供更多的指数期货交易品种和股票期货交易品种,这也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解放日报》 日期:2011年9月20日 版次:06 作者:叶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