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李征 报道
在大学校园的草坪上,放下手中的书卷,抬头就能看到悠然自得的小鸟、松鼠甚至刺猬……这一常常在欧美高校校园出现的场景,在本市高校也正逐渐成为现实。日前,华东师大图书馆官方微博转发了一则消息,图书馆内捕到了一只黄鼠狼!今年暑期,华东师大中山北路校本部还曾出现喜鹊。
华师大闵行校区现黄鼠狼
这则微博上面的照片显示,黄鼠狼被关在一个铁制的捕鼠笼里面。发布这则微博的是华师大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她说,这只黄鼠狼是图书馆一早刚刚开馆时被发现的,因为她们以为黄鼠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很快就把这只黄鼠狼放了生。
微博一经发布,立刻在校园里引发了热议。华东师大讲师唐智彬跟帖说,前几天晚上在校园里路过文科大楼下面,也曾发现一只黄鼠狼穿过水泥地,溜进教室外边的灌木丛。
也有校内生物系同学指出了工作人员的错误,他表示,黄鼠狼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属于“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逐渐活跃大学校园
在本市高校,大部分学校最常见的小动物是流浪猫,在上大宝山校区和同济嘉定校区,则有人工饲养的天鹅,野生的小动物则较为少见。今年暑期,华东师大中山北路校本部曾出现喜鹊,喜鹊对环境十分敏感,无论从生物学还是环境学的角度看,都是出色的生态指示性物种,而上海市区基本没喜鹊。当时也有专家表示,喜鹊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它的回归,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还从华东师大获悉,去年年底,该校一名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在闵行校园图书馆前的草坪,发现了一只野兔。也许是受到惊吓,这只褐黄色野兔窜出灌丛,飞奔过路,经过大路后消失在图书馆前。他当即拍下了兔子的照片,经鉴定,此为华南兔(Lepussinensis),也称短耳兔。
此外,该校有同学告诉记者,曾经在闵行校区多次发现松鼠。今年9月,该校闵行校区还曾发现一只刺猬,由于刺猬性格孤僻,发现者猜测它当时正在觅食。
校园生态是否好转引发热议
不少同学感慨,学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可能只是个案,网友“草水专”在微博上留言,他是华师大生物系在读学生,在他看来,生态变好目前只是表象,“有人关注的话自然发现的东西就多了,没人在意自然没啥。就像上海的鸟类种类数量这个世纪就增加了50余种,并不说明环境变好,因为现在观鸟人也多了,政府部门相关监测也做多了,自然就能多发现一些本来就存在但被人忽视的物种。
“草水专”还表示,城市公园绿地之所以常常发现动物,并不能表明生态有多好,只是因为这是水泥森林中仅存的绿洲,对于常久居留的动物来说,只能去公园和绿地;对于迁徙过路的来说,也只能暂时落脚于此。
专家称将出现更多野生动物
华东师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曾刚教授听闻此事后,笑着告诉记者,“事实上,现在很多公园、校园的生态环境都在好转,公园、校园已经成了城市里的 ‘绿色通道’、‘生态走廊’。至少说明,这些绿地适合野生动物生存,近年来的绿化工作也是有些成效的。 ”
曾刚教授说,近年来该校闵行校区已多次发现野生动物,去年年底时还曾出现过野兔。曾教授说,上世纪80年代时,由于此前郊县一带长期建造工厂,进行水利建设,农田内使用化肥,包括闵行在内的郊县自然环境遭受了不小破坏,不少野生物种都已大为减少甚至消失。华东师大闵行校区原属农地,曾经是野生动物频繁出现的地方。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及人为捕猎,密度已大不如前,鲜有野外目击记录。
不过,由于近年来外环线一带绿化带的建设,以及居民小区内大多存在绿地,闵行的生态环境正在好转。由于相比以往更容易找到食物,更容易藏身,人类的威胁也大为减少,这些野生动物在闵行一带正在逐渐增加。曾教授说,野兔和刺猬等都可以算是指示物种,随着周边绿化环境的好转,今后这一带还将有更多的野生动物出现。
《新闻晚报》 日期:2011年11月30日 版次:A2叠08 作者:李征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1-11/30/content_704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