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新民晚报》魏劭农:人文设计

2011年12月12日

 
 
 
现代设计的概念是在一百多年前西方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成熟起来的。在中国对于设计的真正重视却还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而真正好的设计还是很鲜见的。
 
为人而设计的价值理念
 
长期以来,我们培养了很多的工程师,却忽略了对设计师的培养。城市的管理者也大都精于工程建设的管理,而对于什么是好的设计则往往缺乏基本的判断力。于是我们的城市就变得千篇一律而几乎没有了文化的个性和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感。我们的设计缺少的是为人而设计的核心价值理念,我们的城市缺少的是人文设计。而未来的人文设计应该是建立在自然、科技与人文相互融合并进而达到完美结合的基础之上的。
 
从自然中获得审美经验
 
从自然中获得生存的智慧与审美经验并使之上升到审美意境的创造,这原本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和背景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审美价值观的核心部分,而随着近代工业社会的到来以及城市与乡村及自然关系的日益疏远,那种从自然中获得审美感受的能力,如今几乎已经丧失殆尽。唯有自然可以重新给予我们关于视觉感受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完美的尺度感、秩序感与生命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的时代,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技术的过度依赖,使得我们几乎放弃了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审美与价值的判断力。而新的人文设计的时代应该通过科技与艺术和人文的完美结合,使设计本身及其理念的传播拥有更多和更精彩的可能性,并且能够带给人们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体验与审美的感受。
 
关注个体的情感与体验
 
作为人文设计的核心部分,未来的设计应该更加关注于作为个体的人的情感与体验感受。同时应该重新找回中国人那种与生俱来的从日常生活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中捕捉美感的敏感性及审美判断能力。
 
人文设计要求设计师在具有更加广阔的人文视野的基础上对包括本土文化在内的多元化以及由此而构成的设计审美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拥有更加充分的感知力。
 
在这里展示的是近年来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完成的部分作品,它们体现的是我们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以人文设计为定位的基本教学理念及其价值观。人文设计所需要的是一个有利于人文设计生长的生态环境。未来属于人文回归的时代,属于设计回归人文的时代。(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新民晚报》    日期:2011年12月10日     版次:B1     作者:魏劭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