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今两天,全国大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一年一度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近十年来,全国博士生年招生数已超过5万名,今年本市仅四所985高校就计划招收3840名博士生。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在本市高校中首次试行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即在博士生进校一年后再设一道“门槛”,不过关者将被淘汰。
据中科院的《中国博士的理想与徘徊》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百余名在读博士生中,60%的人表示读博士是为了提升能力,从而找到更好的工作;30%的人认为这与出国深造、工作一样,只是道路的选择不同;有21%的人是为了追求稳定的生活;还有一些人认为读博是一项时间与机会成本的投资。
正是掺杂了各种“非学术”目的,在博士生教育这个学历宝塔的最顶端,也出现了“混文凭”的现象。与西方国家博士研究生30%的淘汰率相比,我国博士生的毕业率竟高达100%,即使有延期取得文凭的,也大多是出自其他各种原因,而非学校硬在学术水准上坚持“严出”。
为了严把学术培养的质量关,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实行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制度,即对已经招入的博士生进行中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评价与考核,从而筛选淘汰一些不具备博士培养基础的学生。今年华东师大率先在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试点该项考试,博士生进校一年后将进行基础学科与专业方向的考试,并提交相关论文或研究综述。如果没能通过这项中期考试,学校还将给予一次补考机会,再次不合格者将被淘汰出博士生培养队伍。
《新民晚报》 日期:2012年3月11日 版次:A4 作者:王蔚
链接: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2-03/11/content_4_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