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巴西圣保罗大学的中巴联合科研团队,围绕长江流域展开为期近10天的联合野外考察。此次研究旨在揭示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世界大河沉积物输运过程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

中巴联合科研团队围绕长江流域展开联合野外考察
该项目聚焦于亚洲与南美洲的两大水系——长江与亚马孙河。通过结合现代过程与历史过程,比较两大河流沉积物的来源、输运与沉积特征,揭示大河系统在跨时间尺度地表环境演化中的关键作用,阐明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耦合机制,为海岸带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团队此前已于2024年在亚马孙流域完成联合调查和采样,并在长江三角洲获取了记录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变历史的钻孔。本次长江流域考察重点是现代沉积物源汇过程的调查与分析,涵盖南京、重庆、宜宾及攀枝花等地。考察过程中,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对团队进行了跟踪采访,并将制作纪录片进行报道。

该研究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年小美研究员与圣保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André Sawakuchi教授领衔,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巴西圣保罗州研究基金会(FAPESP)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STCSM)的联合资助。这标志着中巴两国在地球科学领域的深度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CGTN相关报道链接:
https://espanol.cgtn.com/news/2025-11-04/1985523719766900738/index.html
https://espanol.cgtn.com/news/2025-10-31/1984173396781703170/index.html
https://espanol.cgtn.com/news/2025-10-29/1983129231830556673/index.html
https://espanol.cgtn.com/news/2025-10-29/1983499397447647233/index.html
图文、来源|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 编辑|史佳妮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