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生源外流、优秀教师短缺、基础条件薄弱、师生信心不足……近年来,“县中振兴”成为乡村振兴与教育强国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
今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寻甸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高考成绩刷屏。这个班98名同学本科上线率、特控线上线率以及国内顶尖高校录取率等均创历史新高。在实验班学习的三年,同学们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在国家级、省市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实验班带来的全县教育新变化,大大提振了当地老百姓对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这个仅创办3年的实验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育人密码?

华东师范大学寻甸实验班所在的寻甸一中
|创新模式:顶尖教育资源搬进山区
2022年,实验班在学校定点帮扶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土壤中诞生。实验班直面中国县域教育生态,要为“县中振兴”破题。
实验班由寻甸县第一中学、民族中学学生经过双向选择组成,搭建起“华东师大+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寻甸县中”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教研协同,打破地理壁垒,真正将全国顶尖教育资源送入寻甸山区,为西南民族地区教育振兴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2022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寻甸实验班”正式开班
这份“双向奔赴”的帮扶,源于华东师大对教育部定点帮扶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校党委书记梅兵、校长钱旭红每年到寻甸县实地调研,为师生鼓劲;挂职副县长李彦垒、朱文佳、涂皘接力奔走,协调资源,推动工作落地。寻甸县委县政府高位统筹、全力支持,县委书记高宇明亲任实验班班主任,为教育跨越发展领航助力。

2023年12月,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院士考察华东师大寻甸实验班教育教学情况

2024年7月,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再次考察华东师大寻甸实验班教育教学情况

寻甸县委书记高宇明讲授“开学第一课”

2025年高考前,华东师大派驻寻甸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涂皘与高三学子共话志愿填报、心理调适与学习方法
“实验班帮我们打开了新世界。”今年已被清华大学录取的高志伟说。通过直播平台,他和同学能与成都七中师生“异地同堂”——成都七中教师云端传授高阶思维,寻甸当地教师则负责课前筑基、课中引导、课后答疑;英语听说跟不上,华东师大外语学院立刻开设线上课程,学长学姐一对一辅导;学科有短板,培优补短课程随即启动,大学生助教团线上线下精准帮扶;暑期里,他们还能走进华东师大参加科学夏令营,触摸前沿科技、感受文化魅力。
|双课堂教学:内外互补,把教学质量“提”上去
实验班采用“双课堂教学”模式(线上名校教师直播授课+线下本地教师辅导),并实施双导师制、教授进课堂等创新举措。这种协同模式,是实验班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抓手——成都七中与寻甸教师共同授课,华东师大教育专家跟踪诊断,发挥成都七中教学优势和华东师大专家作用,通过直播教学的在地化、校本化和班本化,带动寻甸师生共同成长。
成都七中党委书记易国栋认为,这种模式让优质教育理念与本地实际深度融合,催生出更灵活、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华东师大基教所携手寻甸县和成都七中线上线下研讨共创
教研中,双方教师双向赋能:成都七中带来先进理念与方法,实验班结合学情动态优化调整。英语教师许艳玲举例说,成都七中提供的原版阅读、听力资源,搭配寻甸教师总结的“学生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共同形成了更具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方案;语文作文评价上,成都七中教师聚焦立意、结构、语言,实验班教师关注学生写作态度,语文教师叶艳琼表示,这种全面评价让学生清晰认知优劣,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专家引领:科研活力托举师生成长
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带领专家团队,成了实验班的“智囊团”。他们定期走进课堂听评课,用专业视角为教学“把脉问诊”;围绕学科建设、班级管理开展专题培训,把前沿理念与实用方法送到教师身边,推动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型,进而提升教师发展的内动力、内生力和内定力。
三年间,实验班教师成长显著。多篇涵盖教学创新、学生心理研究的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多人在省、市、县教学竞赛中获奖。
实验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探索能力、合作精神和高阶思维等综合素养为目标,即便没有专门奥赛教练,教师们在专家指导下组织学生,屡屡参赛夺奖。实验班学生在2024年全国物理、化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级奖项15人次、全国奖项4人次;在第20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4人、二等奖10人;在第十七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0人。

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朱益明教授为实验班教师作指导
以朱益明教授为组长的科研小组,还与实验班教师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这些紧扣教学实际、聚焦教育难点的课题,多项获省、市教研部门立项,教师们不仅提升了科研能力,更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动力,推动育人创新。同时,专家们围绕学科建设、班级管理等关键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培训,为教师们带来了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实用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快速成长。

实验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交流会

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团队通过听课、座谈调研实验班建设

实验班科研小组专家团队在寻甸实验班指导
|育人为本:理想之光照亮大山之外
从筹建之初,华东师大寻甸实验班就以培养身心健康、学业扎实、全面发展的学生为起点和目标。三年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健全思维、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将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相结合,是实验班的核心追求。实验班开设大思政课、思维拓展课、前沿导览课、生涯规划课,邀请全国知名教授开展月度讲座,让“把小我融入大我”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三年来,共举办160余次讲座,覆盖3.2万人次,1000余人次专家、师生到寻甸、到实验班调研指导。

华东师大寻甸实验班语音语调大赛暨英语夏令营

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团队指导足球项目训练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外语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等12家学部院系先后赴实验班开展“卓越成长计划”“生涯发展计划”“英语听说能力提升计划”“物理能力提升计划”……大学各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多方协同,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



华东师大专家团队在寻甸实验班开展专题讲座
“我要学芯片,让美国人卡不了我们的脖子!”清华大学信息技术专业录取生高志伟的话,道出了学子们的家国情怀。彝族学生李奥雪来自高寒山区阿么果村,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后立志“让村里人看病不发愁”。夏年凤考上华中师大,决心“像华东师大老师一样,帮山区孩子走出大山”。曾觉得“命运关上所有门”的曲美仙,在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资助下考上昆明医科大学,她说:“是实验班和理想为我开了窗,未来要让理想之光照亮更多人。”

华东师大寻甸实验班学生曲美仙如愿考上昆明医科大学
实验班自开班起便着力推进学生生涯指导课程建设,为学生量身打造专业化、个性化、开放化的生涯指导方案,助力他们自主构建清晰的生涯规划。班主任叶艳琼深有感触:“系统的育人课程,让孩子们面对教授、企业家时愈发大方。他们谈理想时,目光早超越‘走出大山’,满是‘如何用知识回馈家乡’的思考。”
|县中振兴:教育帮扶趟出新路
“教育不是等待甘霖的旱地,而是可以主动开凿的深井——只要有人递来第一把关键的铁锹。”实验班班主任陈国艳的话,道尽对华东师大帮扶的感激。
实验班的举办,逐步建立了寻甸人民对县域教育的信心,正在趟出一条“县中振兴”的新路。2025年,实验班首届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达100%。其中,特控上线率92.86%;国内顶尖高校录取人数超过全县历史总和。在实验班带动下,全县高考录取情况较往年实现显著提升;本科上线率从2024年54.13%提升到2025年74.03%,特控线上线率从32.79%提升到69.98%。实验班举办之前,寻甸县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全县中考前300名,几乎无人留在县中就读,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寻甸实验班成立,通过积极宣传办学理念,成功留住了优质生源,第一届实验班就招收到中考前300名学生50余人,之后呈逐年增多态势。

一批批专家干部、大学生志愿者正在寻甸县接续奋斗
如今,牛栏江畔的晚风与丽娃河畔的梧桐隔空呼应,这场跨越山海的教育接力仍在继续。红土高原的孩子们,正带着知识的光芒、人性的温度、理想的翅膀,从群山褶皱中起飞;而那盏由教育工作者共同点亮的心灯,也将继续在这片土地燃烧,照亮更多人的逐梦路。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寻甸实验班管理专班 采写|徐心成 编辑|史佳妮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