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出炉,一批数据引人关注。比如,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报告指出,今年要继续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报告同时指出,今年要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
2022-03-06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领域获重要突破,主持这项研究的马欣然、徐凌燕团队,经过5年的实验和合作研究,发现人类的米色脂肪(beige fat)通过局部热疗激活产热,可大大减轻肥胖症状并改善代谢紊乱。3月4日,国际著名期刊《细胞》(Cell)杂志刊发这一成果,并选为封面文章。 2016年,马欣然、徐凌燕结束了国外5年的博士后生涯,入职华东师大。这项突破成果也是他们回国后独立主持完成的第一项研究。李雨...
2022-03-062022年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华东师大全国政协委员戴立益、章义和、丁金宏等切实履行职责,围绕发展中职教育、“双减”热点、缓解教育焦虑等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积极参政议政。为使全校师生更好地了解全国两会期间我校委员们的情况,特开辟“媒体关注丨全国两会华东师大委员履职记”专题,搜集媒体有关报道,持续摘编更新我校委员观点。华东师大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戴立益 全国政协委员 ·建议成立国家级中职校长...
2022-03-063月4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87岁终身教授、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退休教师沈焕庭捐资25万元成立沈焕庭教育基金,奉献爱心捐资助学。 沈焕庭1953年进入华东师大地理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生与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结下不解之缘。他曾担任自然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建设学术带头人,先后培养多名硕、博研究生成为我国河口海岸研究领域的骨干,为河口学这一地学分支的人才队伍建设贡献力量。沈焕庭教授在捐赠仪式现场。 ...
2022-03-05《纽约时报》日前援引所谓“西方情报机构报告”诬称,中方高级官员曾告诫俄方高级官员不要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入侵”乌克兰。这篇报道还宣称,这表明中方对俄军事行动计划有一定程度了解。果不其然,这一用心险恶的报道遭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厉驳斥。 为什么说这一报道和类似的论调纯属虚假信息而且其潜藏的意图十分险恶呢? 首先,在美西方的对外博弈中,西方媒体经常会利用所谓的“情报人员”“知情人士”,散布一...
2022-03-05唐朝山水田园派诗人韦应物,走在家乡的阡陌间,看到春草萌长,细花吐蕊,耕牛犁地,农家忙于稼穑,心有所触写下了这首《观田家》,开头四句是:“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诗人将惊蛰节气雷声初始,微雨中万物生长,农家开始繁忙耕种的特征精炼地提取了出来。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
2022-03-05和节日节气相关的民俗,传承了上千年,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在现代社会,我们与传统民俗渐行渐远,但在某一个时刻,我们仍会被清明、谷雨等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惊艳,会被元宵的“花市灯如昼”打动,会在春节和中秋从遥远的他乡奔赴故乡。民俗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属于中国人的记忆。 “二月二龙抬头”之后,3月5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与“龙抬头”之意相似,“惊蛰”也有“复苏”“重返生机”之意,只不...
2022-03-05你可曾想过,你的耳朵一天要面对多少挑战? 2021年《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超15亿人听力受损。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佩戴耳机可能使耳道内细菌疯狂滋生;频繁出入酒吧、KTV等场所,听力易因噪音受损;焦虑和压力或可致耳鸣,经常掏耳朵也易引发疾病…… 今天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我们究竟该怎么保护我们的耳朵?中国大陆首个开设言听本科专业的高校——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专业的学生们专门做了一项研究。佩戴耳...
2022-03-04合上实验记录本,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巍和他的博士生有点沮丧。 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是阴性的。他们想证实一个名叫“ADAMTS-18”的基因具有抑制乳腺癌的作用,但耗时近两年,还是“失败”了。 阴性结果的实验,是科研人员最不想经历但又无法避开的。1963年,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其著作《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中感慨:“证伪常常被视为一位科学家的失败,或者至少是他的理论的失败。” 一阵沉默之后,张巍...
2022-03-04一分钟可以画多少只独一无二的蝴蝶?答案是,120甚至更多!借助虚拟蝴蝶的算法演化程序,有艺术家在短短数月内已创作出超百万只互不相同的蝴蝶。但放手让AI自由加工艺术作品,那会得到比梦境更荒诞的图像。借助人工智能,有艺术家让建筑旧废料实现新组合,设计出新的乡村别墅,但是放手让AI自己设计组合建筑废料,得到的却是让人啼笑皆非的3D打印装备。 当艺术家配备了AI助手,进入高产时代时,AI是否也在改变我们的审...
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