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是“建教育强国,以教育强国”的先导工程。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深度参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持续服务、引领和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卓越发展,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2022年8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发起并主办“中国基础教育卓越原创案例展评”活动。在案例征集期间,累计收到来自全国20个省/直辖市214所学校的305个案
不久前举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原副校长王怀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就智能教育展开一场高端对话。现将对话全文整理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王怀民、钱旭红、袁振国:关于智能教育的对话 《解放日报》9月23日10版刊发 《文汇报》9月25日头版报道 “智能教育
全民阅读背景下,我国出版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与之俱来的是受众与市场对其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应对需求升级的过程中,优秀人才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强有力的学科建设更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环。由此,出版学科建设与人才创新培养近年来备受业内关注。 为助力出版学科建设,9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以“共建一流出版学科,培育卓越创新人才”为主题的上海出版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2日在纽约主持举行了所谓“蓝色太平洋伙伴关系”首次外长会。这个非正式集团今年6月成立,目的据称是“协调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目前成员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英国,加拿大刚刚宣布将加入。美方声称推动建立这个“伙伴关系”是为南太岛国好,但实际上呢?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和南太岛国的平等互利合作极其焦虑。仅在今年,美方就有国务卿布林肯、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副
华东师范大学迎来全球建筑设计大师加盟。 据“华东师范大学”微信公号消息,9月21日下午,著名建筑大师、上海中心大厦总建筑师马溯·斯特贝尔(Marshall Strabala) 受聘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著名建筑大师、上海中心大厦总建筑师马溯·斯特贝尔(Marshall Strabala) 本文图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微信公号 据介绍,马溯和他的马溯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9月22日,新提任和交流任职中层副职集体廉政谈话会在闵行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友谊,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旦锋以及2021年7月以来新提任和交流任职的53名中层副职干部出席。会议由校纪委副书记、纪委办主任、监察处处长俞黎阳主持。 新提任和交流任职中层副职集体廉政谈话会在校举行 曹友谊以《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题作廉政党课。党课从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
为持续推动学校人事人才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学校于9月22日下午在普陀校区办公楼小礼堂召开2022年下半年人事人才工作会议。本次会议以线下会议、网络会议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朱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人事处处长兼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濮晓龙主持。 华东师大召开2022年下半年人事人才工作会议 人事处处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濮晓龙主持会议 在工作汇报环节,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各条线
青年大学教师坐在老教师面前,一个个讨教心中的疑惑。老教师两鬓已斑白,将自己半生的经历掏出,慷慨解惑。 近日,一场以“卓越教师与卓越育人”为主题的对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青年教师是去年11月入职华东师大传播学院的卞冬磊教授,老教师则是杨国荣,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2022年,杨国荣带领华东师大“创获智慧”中国哲学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燕子南飞的季节,天气渐凉。9月23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 “秋分”的“分”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平分了整个秋季,此时秋天的九十天正好过去一半,大江南北秋高气爽,充满丰收的喜悦;其二是平分了昼夜寒暑,在这一天,白昼和夜晚等长,天气舒适,不冷不热。正如《春秋繁露》所描述的:“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在秋分日这天,太阳从北半球移动到赤道
9月21日,华东师大2022年度秋季学期理工科科研工作会议在普陀校区办公楼小礼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落实我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我校理工科科研近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实施“卓越学术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有组织科研。会议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校长钱旭红、校长助理吴瑞君和施国跃、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实体理工学院院长、科研副院长以及理工科校管科研平台负责人等近6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是一本介于流行文化和专业学术作品之间的读物,很适合公众阅读。 这是一本先有音频然后再结集出版的好书,书中内容我最早是在“三联中读”App上听完的,也正因为这本书的最初形态是音频,文字保有口语的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本书又是当今十位顶尖学者的智力合作成果。十人中,三位是北大教授,有历史系邓小南写的总论《对宋朝的再认
许多青少年在成长阶段都会困惑,究竟怎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昨天,由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活动”第一季第二期如约上线。担任主讲嘉宾的“改革先锋”、发明家包起帆,通过讲述自己从码头工人成为“抓斗大王”的成长故事,并向大家传授获得36块国际大奖的奥秘,以此告诉青年人“终生学习、终身阅读”的重要作用。 包起帆现在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航运物流
近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就智能教育这个话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内容有删减。 智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袁振国:两年前,华东师范大学就把智能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战略。请问钱校长,作为一所师范大学,为什么
自2017年文化部颁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再到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数字文化产业在一次次政策利好与推动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数字阅读为代表的数字内容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
共有 23,57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2 页 当前第 44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