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总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研究部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校党委书记梅兵主持会议并讲话。 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会议强调,近日,习近平
日前,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简称“三创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华东师范大学学子表现突出,创下学校参赛以来最好成绩,共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特等奖数量和总获奖数均位居上海高校首位! “Appropriate”团队合影 “一起直播”团队合影 “新柑青愿”团队合影 “家福无忧”团队合影 “zs粉丝后援会”团队合影 “三创赛”自2009年创办
各位老师、同学: 教发大楼基建工程已顺利竣工。经研究,决定对普陀校区金沙江路相关校门的开放情况作出调整。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校门开放调整安排 自2025年9月17日7时起,普陀校区金沙江路145号校门将重新投入使用,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均可通行。该校门开放时间为每日6:00-23:00。原金沙江路135号校门将同步关闭,请大家留意并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 二、教发大楼地下停车库启用说明
关于开展2025学年学生助医项目的通知 各单位: 根据上海市红十字会意见,现决定开展2025学年上海市红十字会高校学生助医项目。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受助对象和条件 本项目受助对象必须具备上海学籍,为在校、在读的全日制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遭遇重大疾病且自愿接受本项目救助。 二、助医名额和标准 市红会评审组对各高校申报对象进行评审并按照疾病程度和困难状况排序,根据“上海市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基金
2025年急救培训系列活动通知(十三) 为提升学校应急救护水平,增强师生自救互救能力,落实好校医院党支部“应急救护培训”实事项目。学校红十字会联合闵行区红十字、普陀区红十字会,面向全校师生举办急救培训活动,计划如下: 一、培训目标 强化校内应急救护意识,提升师生心肺复苏及创伤急救操作技能,营造“人人学急救,个个会急救”的良好氛围,为平安校园创建贡献力量。 二、培训对象及报名办法 1、培训对象
在近代,城市深刻影响了文学的生产和传播机制。正是城市,推动了传统文学中雅俗区分的解体,促生了一种兼容文字和视觉图像等多种媒介的综合性“文学文化”的兴起。 《海上奇书》1892年10期连载《海上花列传》第十九、二十回 资料图片 就报刊媒介而言,近代出版业取代了传统的私人书坊,文学载体从图书转变(或部分转变)为报刊,文学/文化市场形成,不仅改变了文学观念,也影响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出版机构
9月12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创新研学谷图书馆合作协议签约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崖州湾分馆揭牌仪式”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举行。 “创新研学谷图书馆合作协议签约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崖州湾分馆揭牌仪式”举行 三亚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樊木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图书馆馆长吴瑞君共同
9月10日,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全校教师干部大会,全面总结上半年学校事业进展成效,系统部署新学期重点工作等。华东师大校党委书记梅兵作视频讲话,校长钱旭红作工作部署。 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华东师大召开全校教师干部大会。 本文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提供 面对“十五五”,钱旭红强调,学校正处于从“加速”迈向“突破”的关键阶段。他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竞争态势严峻,“新型高校”崛起带来新挑战,学校
9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迎来2025级研究生新生。8200余名青年才俊从世界各地奔赴而来,共同开启学术钻研与科研创新的人生崭新征程。 “你好,新同学!”“热烈欢迎!”志愿者们早早等候在校园门口、宿舍楼前和各院系的报到台前。 “逐梦苍穹,智领未来”“数绘新程,聚力未来”“迈向新征程,欢迎新同学”……一句句欢迎标语,让初来乍到的新生们迅速感受到华东师大的热情。 2025年
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其内涵阐释所蕴含的历史向度和现实面向,把外部的驱动要素转化为内在的自我动能。 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培育涵养和引领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弘扬教育家精神
在教育领域,中国正处于由制度参与者向制度共塑者转型的关键阶段 当我们谈论教育时,往往关注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学生成长。然而,在更深层次上,教育也是一种规则的游戏,它所遵循的理念、制度与标准,决定了国家间知识生产的方向,也折射着全球治理的权力格局。当前,全球教育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转型,从“西方主导”走向“多元竞合”。在这一过程中,谁来主导教育规则的制定、平台的搭建与议题的设定,已不
在时代浪潮的澎湃奔涌中,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离开都市的繁华喧嚣,奔赴西部广袤大地,奏响一曲曲西部建设的青春之歌。 1992年出生的李微楠是云南玉溪人。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然而,他却选择了回到家乡云南,投身乡村教育。九年间,从临沧的山风到建水的坝子,从支教到特岗再到在编教师,变的是地点与身份,不变的是扎根乡土、陪伴成长的初心。“教育是场温暖
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充分肯定“特岗计划”实施20年来广大特岗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扎根三尺讲台,潜心耕耘、默默奉献”的情怀与担当,殷切希望广大教师“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心用情呵护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特岗教师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力量和生动体现。他们扎根
共有 23,737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3 页 当前第 1,98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