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其内涵阐释所蕴含的历史向度和现实面向,把外部的驱动要素转化为内在的自我动能。
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培育涵养和引领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弘扬教育家精神是作为教育自觉的应有之义。这既关乎大学的文化传统,也应合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需要。
以大学的历史观之,大学教师群体起初由行会组织的兴起而产生,他们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文化迥异,却因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汇聚在一起。古时,教师群体中的大部分人,不仅以教书为业,更以传播新知,带领学徒寻求文艺的复兴为己任。这种身份传统赋予了大学教师最初的定位和职业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几百年的演进、变革和发展始终没有脱离作为教育共同体的价值引领。忠于教育理想和职业信念,求真、致用和弘道始终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道德感召力远比知识或技能来得更为重要。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读书不忘救国”,从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到收回教育权运动,从倡导平民教育到救济失学儿童,包括大学教师等在内一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群体肩负起近代以来思想启蒙、改造社会的重任,推动了以卓绝的教育改革和探索实践追求国家独立自主的历史进程。正因为如此,教育家精神,更具备了“师之大者,在国与民”的以爱国奉献为终身理想的崇高品格。这种实在的精神价值,发端于近代中国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的不懈抗争之中,凝聚形成于党和国家近百年来筚路蓝缕的奋斗实践之中,着力践行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之中,诠释了中华文明守正进取、明德弘道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

刘骏在课堂上。
历史经验和当下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对深植于师者内心深处的民族记忆的传承,能够激发爱国情怀,高扬奉献精神。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对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正因为当前的教育发展具有太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就更需要通过弘扬教育家精神来加强价值引领,衡量、把握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尺度,引导教师回归教育情境的本位,这也是大学教师在回应时代之问、教育之问时所应有的自觉。
总言,弘扬教育家精神应合了强国建设的时代需要,彰显了民族守正进取的文化底色,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对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校要让弘扬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其内涵阐释所蕴含的历史向度和现实面向,把外部的驱动要素转化为内在的自我动能。只有充分激发高校教师的内生活力,才能真正抓住其精髓,把握其要义,把教育家精神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
阅读原文
作者丨刘骏
来源丨上观新闻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