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 商务印书馆研究为中国现代学术史提供了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但在新世纪的10年中,除《张元济全集》的编辑、出版有明显的实绩外,其他绝大多数研究都相对停滞,原因之一是大量新史料未被援用。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本文作者介绍了若干新史料,为商务印书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商务印书馆研究的停滞及原因 商务印书馆研究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学术研究中的一个亮点,尤其是从中国现代
人生过程中的“今”“昔”关系,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课题。说好自己的人生故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后来的“故事情节”来调整和理解过去的“故事情节”的意义。 童世骏 1958年9月生于上海,1982年和1984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4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校党委书记,兼任《哲学分析》(双月刊)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
同学们拿到四年前的录取通知书都很激动。校方供图 本报讯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陆凯君 你还保存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吗?在毕业季相别的骊歌唱响之时,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送出了一份“惊喜”——将保存了四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退还给了即将毕业的学生。近日,2008级对外汉语学院的全体学生拍毕业集体照,没想到拍照前收到了这样一份特别的青春纪念。 通知书唤起往日情怀 华师大对外汉语学院
前天,作家莫言在华东师范大学作题为《写什么、怎么写》的演讲,该演讲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杏坛高议”的第一讲。演讲结束后,莫言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对于这个文学的基本问题,莫言认为,“我觉得不管写什么样的小说,不要让最根本的要领变化,要用小说的方式塑造出人物形象。不管写什么,只要写出了在文化里面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典型人物,你这个小说就是成功的。有的作家可能
本报讯 5月19日下午14:00,在福州路401号上海古籍书店6楼多功能厅, 华东师大中文系研究员、博导陈子善教授将做客“海上博雅讲坛”第九期,为张迷和读者们带来“张爱玲的文学之旅———从《沉香谭屑》说起”的讲座。此次活动由上海图书公司和上海书店出版社主办,旨在通过高品质的讲座,推动上海人文阅读。 陈子善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曾参加《鲁迅全集》的注释工作。后来致力于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
晚报讯 昨日,著名作家莫言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为他颁发聘书。莫言还和该校学生畅聊“写什么、怎么写”,指点学生如何在名家的引导下,体味写作人生。 “我跟华东师大是很有缘分的,我的大哥就是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的。”莫言还在交流过程中回忆道,由于小时候家境不好,成绩优异的哥哥选择成为一名师范学校学生,哥哥当时背着野菜筐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挖野菜以充当晚上吃的菜的情景
本报讯 (徐瑞哲 钱力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小说家莫言前天在华东师大“杏坛高议”文化论坛作首讲,透露自己最近一部长篇小说《蛙》取材于生活中的真人,即他大爷爷之女——他的姑姑,这位乡村妇产科大夫正是作品主人公的蓝本。莫言说:“像我姑姑这样的大夫,既在迎接新生命,又要面对超生胎儿,精神困境和内心矛盾是深重的。” 《蛙》去年荣获最新一届茅盾文学奖。讲演后,莫言受聘为华东师大中文系兼职
5月19日14:00,在上海古籍书店6楼多功能厅,华东师大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子善将做客“海上博雅讲坛”第九期,为读者带来“张爱玲的文学之旅——从《沉香谭屑》说起”的讲座。本次活动由上海图书公司和上海书店出版社主办,国学新知协办,UTC行家特别支持。 《沉香谭屑》是陈子善关于张爱玲的新作,收录他近年来所写的研究张爱玲文字,考释新发掘的张爱玲集外文,辨析张爱玲译著版本,爬梳
文学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良友,不少同学热爱文学,在阅读著作之余,也会亲自“操练”一番。5月16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杏坛高议”第一讲在闵行校区体育馆举行,讲座邀请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莫言老师,与大家畅聊“写什么、怎么写”,让同学们在名家的引导下,体味写作人生。 追忆往昔,书写实感 莫言老师一出场,就引来同学们的“长枪大炮”以及阵阵掌声。未及开场,众多热情的同学就迫不及待
万俊人 1958年生于湖南岳阳,清华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主要研究伦理学和政治哲学,著作有《萨特伦理思想研究》、《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寻求普世伦理》、《正义为何如此脆弱》等。 “我们还需要信心,需要信仰,信心是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的首要条件。我们内在地需要精神信念和信仰的支撑和引领。保持信仰及信仰对象更重要,也即是说,信比不信好,信比仰更关键
“华东师范大学创设思勉原创奖,推崇富有创造力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机制,推进学术评价机制的创新,关注学术原创性的价值,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北京大学严绍璗教授今天在此间召开的“论原创·奖原创”学术论坛上如是说。由华东师范大学和光明日报联合主办的这次论坛,邀请多位文史哲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就学术原创的意义、怎样催生更多的学术原创、如何以学术评价机制的创新助推学术创新等问题各抒己见。 经过
摄影 黄山险峰一老松 施平101岁 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华师大志》编委会委员 《文汇报》 日期:2012年5月16日 版次:9 链接: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resfiles/2012-05/16/wh12051609.pdf
姜晟颖等 (申江服务导报供稿) 那些年,社交网站还不发达,校园BBS曾经是每个大学信息汇集的心脏,承载着一拨又一拨学子的午夜时光。大到出国、考研的选择,小到寝室楼下的宵夜料理;正气如学术交锋,邪门如星座占卜;激情如世界杯足球赛,浪漫如寻找昨日食堂遇见的大眼女生,都曾是BBS上热议的话题。 而今手机可以随时上网,宽带接进了每一个寝室,校园BBS却日渐衰落,开始被嫌弃页面难看、使用不便、环境太封闭
■获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评委会大奖的《红色英雄》 本报记者郭新洋摄 本报讯 (记者 杨建国)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举行的首届声乐大赛、二胡邀请赛和华东六省一市舞蹈比赛,昨晚落下大幕。来自本市和全国各地的音乐舞蹈界艺术新秀,在“上海之春”搭建的三大赛事平台上崭露头角,一批优秀人才和作品脱颖而出。 报名首届声乐大赛的近400名选手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经过初赛和复赛,有24名选手
“谁说大四要分手,今生今世一起走!”这几天,网络上有关华东师范大学一对应届本科毕业的新人即将在美丽的校园举办婚礼的消息,引来了围观热潮。尤其是他们誓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忠贞,更是博得网友们的纷纷赞许。 为了爱情赴疆求职 前天傍晚,华东师大官方微博转发了一条信息,说该校有一对2008级的本科生,都是免费师范生,男孩来自江西,女孩来自新疆,5月18日这天,这对新人将在闵行校区银杏林举办一场“校园
共有 23,68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0 页 当前第 1,40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