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新民晚报》整版:以学生为本——大学校园应这样“软装修”

2012年04月09日

 
 
华东师范大学文脉廊  
 
在去年华师大六十周年校庆时期,新创作的华东师范大学的文脉长廊沿着学校河边三百八十米绿地顺势布点委婉展开。以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元素为设计基点,彰显学校的深厚国学积淀。其间移步植兰,换景闻香,儒步拱门,孤赏折廊。简洁、抽象的造型象征“人之为学,通达为上”。朴实的烟灰色花岗岩体现了文人学者的低调的卓越。代代学子的大理石雕像纯真如玉,在此得以感受大师,思接千古,孵育理想。    创作者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韦天瑜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各地大学扩张的速度当然也与时俱进,新校区、大学城比着赛着长大。为别家远行的大学生造一处宜居的校园,设计营造的出发点当然应该是“以学生为本”。
 
园林化:美丽校园
园林化,自然让人想起穷思极巧的江南园林。但我认为,园林的基本精神就是房屋与环境和谐相处,水与陆比例协调,大致三分屋舍七分林和水,适当配以小桥流水、曲径风荷,如果杨柳能够点头蘸水那就更好了。但如今的大学校园大多新建,除非直接搬来大柳,否则难办。
 
难办没有关系,所有的园林都不是一日造成的,园林是养成的。当设计师,要有这个远见和意识,真把古人造园的智慧用到大学校园的营构之中,我们的校园一定就会慢慢长成为园林化、生态化的校园;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的校园就会坐山得水如厦大,怀山临水如武大,美得很。
 
人性化:感受温暖
 
走了各地很多的新校园,平心而论,各地人性化校园并不多见,且不说现在各高校都在接纳身体残障的学生,就说平平常常的日晒雨淋,除了少数的建筑综合体像同济嘉定校区的教学楼不用撑着雨伞、顶着烈日去赶场上课外,大多校园不能。其实,不让学生成落汤鸡、受炙烤是很容易做到的。
 
真正从人性化的立场出发,校园环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让莘莘学子温暖,环境就真能教育人:哦!这便池真好,放书包的位置都有;这飘带真美,还能遮风挡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的环境装置)。
 
愉悦激起他们模仿,实践,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越来越美。
 
人文化:提升品质
 
大学校园要像拙政园、狮子林不现实,但要做出园林的味道和意境还是很有挑战性的,人文化环境软装修正适其时。
 
何谓人文化环境软装修?当代大学大都颇有历史渊源,颇有名师和杰出校友;不仅如此,学科的根本宗旨、先贤大师,乃至世界各地建筑风物、为人类福祉的宏远目标,都可以是人文化软环境的符号,让他们以装置、雕塑、小品乃至招贴的形式出现在小径的拐弯处、清清的溪流边、大楼的正门前、走廊里……校园清幽文静的环境自然品高一格。
 
说到这里,还要说一句,安置这些东西要求我们“化”和“融入”,而不是“堆”和“敷贴”。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    日期:2012年4月7日    版次:B2    作者:韦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