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16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中国的农民画与当代中国社会宏大的历史话语紧密相关,是主流文化与民间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的变迁、文化的交融和民众的自觉选择在其中被细致描摹,农民画由此成为中国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一种“文化景观”。 中国农民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特定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独特艺术种类,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束鹿
华东政法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5月11日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毗邻苏河的两所高校正式开启全面深入合作的序幕。两校合作旨在进一步推进协同创新,构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共建共赢的示范性平台, 在签约仪式上,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代表双方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本次合作以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原则,旨在建立并发展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提高
春光明媚,申城各大公园绿地里的候鸟又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引得市民四处张望。这些候鸟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能看到?可能大多数市民都不知道。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林业局和上海野鸟会联合推出的“上海野鸟”APP日前正式上线,为市民朋友解答这些问题。据悉,作为华东地区首个观鸟APP,“上海野鸟”目前共收录了上海地区180种常见鸟类的照片、描述、分布等信息,通过这款软件,市民可以随时随地查阅鸟种信息
创新空间结构是指各种创新要素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组合状态,是创新要素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优化城市创新空间结构是提高城市创新效能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城市邮政区划,从创新产出(核心论文发表与发明专利申请)的视角,对1991——2014年上海和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 京沪城市创新空间演进过程 上海创新格局整体表现出“东移南下”的发展趋势,上海创新产出的廊道扩散
段子的创作和供给不仅来自普通民众,而且呈现出专业化、商业化趋势,看段子则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每天的必修课。 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崛起,段子的舞台越来越大,传播越来越广。段子的创作和供给不仅来自普通民众,而且呈现出专业化、商业化趋势,看段子则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每天的必修课。段子的交流和分享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交手段。并且,每当有重大或者重要事件发生,常常出现段子手迅速、密集性出动的云蒸霞蔚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约略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新课程改革之后得以广为流布,几乎成为“信条”为广大教师熟知和尊崇。广州人煲粥讲究“武火煲滚,文火煲透”,现在也许到了参详斟酌的时候了。一方面,这一提法因其对比对称的修辞效果,简洁明快地伸张了新课程理念,促进课程教学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中解放出来,实质性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另一方面,这一提法存在着体用
编者按:2015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改革”和“发展”是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两大主题。为进一步总结和展示好学校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促进师生发展,校报特开展“十二五”改革发展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华东师范大学“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总述 回眸“十二五”共谋“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学校瞄准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围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据统计,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1999年为40%,2007年达到53%,2013年则达到55%。 针对高考成绩性别差异情况,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邵志芳副教授开展了“近10年高考试题难度的性别差异研究”。近日,中国教育报记者赴华东师范大学专访了庞维国、邵志芳两位老师,探讨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现状、成因
很多地方的教育改革容易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局长把具体的改革策略规定得很细,甚至模式化,要求各学校据此实施;另一个极端是,局长只提要求,但不告诉学校应该怎么做,这两种方法都很容易造成“光头强”现象。 近些年,在调研中,总听到一些局长诉苦,他们痛感于当地教育发展的短板,希望通过区域性的教育改革来提升当地教育品质。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他们经常感到,校长配合度不高,能力不够,觉得“很多
修定落实学校章程,制定实施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实施大部制、学部制改革,建立学术组织体系,开展教学科研实体单位评估考核……“大动作”频出,新制度频现。 “十二五”期间,学校深入落实国家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着力综合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瓶颈问题,为学校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改革:加强顶层设计
“十二五”期间,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践行“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强化基础,注重个性”的人才培养传统,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探索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规律,努力把学校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校启动专业
近些年,学校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着力通过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整合优势资源,激发院系活力、推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学校在学科集群战略基础上,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探索实施了学部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优化治理结构、增强治理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管理重心向学部下移 二级实体学院设置过多过细,学科、人力资源、课程设置等资源分散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院终身教授唐政的人生在47岁猝然停摆,倒在3月1日,倒在熬夜工作、身体不适却担心吵醒家人的午夜。 此后两个多月里,从国内外学术界到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学生、家人以及网络朋友圈,都一片唏嘘。 做科研是兴趣是责任 1969年,唐政出生在湖南衡阳。1995年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他进入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工作。那时,在材料学界鼎鼎大名
共有 23,64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7 页 当前第 1,13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