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协同推进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昨天,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启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支持计划”,基金会将每年出资500万元,连续三年,资助这一计划的实施。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部署和全国及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人才是上海最大的资源。其实,在我看来,上海最大的优势应该 是公平法治的城市环境,这让青年感到暖心。”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党工委书记、学生工作部部长余佳代表如是说。他觉得,这个优势保持下去,一定也会是增强城市吸引力的不二法宝。 此次市委报告中提及,要把上海建成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余佳说,就他个人感受而言,这也许是谦虚的一种说辞。 “上海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倒不一定
“我觉得文学作品应该富有情致和诗意,使人感到美,能够激起人们的某种憧憬和向往。使我遗憾的是,最近一百年来,……作家们的思想和技巧虽然日新月异,时显奇彩,可是在他们的作品中却少有丰厚的情致和浓郁的诗意。那令人憧憬、惹人向往,永远使人类灵魂无限渴望的美,则更是日见其杳如了。” ——钱谷融 过了年,与“五四”运动同龄的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99岁了。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做九不做十”,99
第14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昨天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开幕。全市13所综合类高校15部作品入围决赛,昨天起至5月24日争夺长剧组与短剧组最佳主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舞美创意、最佳男女主角等奖项。 围绕话剧节主题“艺起青春共筑梦想”,来自全市25个学校的31个剧社45部作品参赛。9部长剧、6部短剧入围决赛,其中11部为原创作品,包括上海理工大学艺术团&江畔剧社《刘湛恩》、上海师范大学楼兰剧
把品牌当做一个人来看待,人是有价值观的,品牌也应该有价值观。第二,品牌价值观是品牌发展高级阶段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称之为品牌精神、品牌文化等等。第三,品牌价值观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高级需要,帮助消费者实现自我价值。第四,高科技的创新带来了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技术的生命周期也变短,媒体信息非常分散,所以特别需要品牌价值观来建立品牌强度与持久性的价值。品牌价值观,是消费者感知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是出自党代会市委报告中的一句话,不承想,这般对未来的诗意描绘,正成为会场内外的一句“金句”。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代表在审议发言时提及,这句话不仅热在党代会现场,她注意到,这也成为了两天来上海滩上的“流行语”。在焦扬看来,正是因为话语说到心坎,深入人心,才能把市委书记在严肃的党代会
自2005年思政课课改新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都很努力,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不喜欢上思政课,思政课受专业课排挤,思政课任课教师不被人看重。 思政课教师的委屈反映出高校思政课的定位问题。有一种要不得却是普遍存在的观念,即认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和教师无关。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高校中各个教育单位各自为政,形成不了教育合力,甚至存在相互消解的现象。高校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推进协商民主发展,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提出的两项重大任务,以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为思考维度,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用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协商民主的优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在党执政实践历史上
“立德树人”作为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标,从本质内涵来看,存在着三个维度、六种性质,即本土性和世界性、历史性和未来性、价值性和教育性。这些维度和性质不仅规定了立德树人的本质属性,也规范了教育实践的未来走向,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立德树人”兼具本土性和世界性。 2015年1月27日,当时的英国教育大臣妮基·摩根发表演讲,明确提出推动“英国核心价值”成为
编者按 法裔美籍艺术家路易斯·布儒瓦说,“你必须告诉你的故事,你也必须忘记你的故事。你忘记且原谅从而解放了自己。”路易斯·布儒瓦的“细胞”系列装置似乎围绕着铭记和遗忘两个主题,与过去的人和事有关,作品中的针、线、纺锤都暗指了艺术家的童年,还讲述了关于抛弃、背叛和迷失的经历。 1982年,她为《艺术论坛》写了一篇讲述她童年经历创伤的带有插图的自传文章。她经常把作品与个人受到的情感创伤联系
三年级访名人故居、四年级去养老院慰问、五年级参观博物馆……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几乎每所学校都会安排,而校园内的各种特长班、社团活动也开展得绘声绘色。但结果往往是,学生活动参加不少、感想体会写过不少,教育留痕却不多。 新课改在推进了十余年之后,眼下正逐步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即核心素养培育时代。伴随课改“核时代”的来临,如何让知识的习得、活动的开展等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关联密切的探究性和拓展
许多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个貌似尖刻的问题:“班级的学生参差不齐,我怎能上好课?”以为“差异”是有碍教学的“效率”,这里所谓的“效率”无非是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效率而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课堂,是一个不同个性交融、多元声音交响的世界。素质教育课堂的愿景是保障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不懂得课堂世界的愿景、特质及其设计,课堂转型无从谈起。 认识课堂教学的特质 差异是课堂教学的原动力。差异指多样化
今日立夏。 江南的初夏,可爱温婉,梅子青,麦子黄,天气不冷不热正正好,日长睡起,一抬头,能看见“芭蕉分绿与窗纱”。 关于立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所以,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如典型的“三新”有:樱桃、蚕豆和竹笋,或者因地制宜地替换为青梅
2006年的春天孕育了第一届感动师大,让正能量的传递如同万物生长,感人的故事润物无声。十年光阴流逝,沧海易变桑田,感动却不会轻易褪色。十年来,感动师大致力于传播积极的价值观与温暖的人文关怀,以师大人内心力量的充盈、综合素养的提升为目标,歌颂生命、弘扬责任。 时至今日,两年一度的感动师大已走过了十个年头,3日晚,第六届感动师大如期而至,2015—2016年度“五四”表彰大会暨“感动师大
上海市教委日前表示,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将实现全覆盖。这意味着,上海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提早到中小学阶段,从政策层面让“开启科技创新的探索之路”铺设到人才培养的前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表示,从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来看,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会产生积极影响。 爱迪生有句名言: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学生时代,最令孩子们感到惊奇而向往的莫过于实验室,那里不仅
共有 23,69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0 页 当前第 1,08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