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启龙新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寒假回家带妈妈来上海走走,看看自己的学校。

安启龙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妈妈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不能给她的5个子女很多教诲和指引,但我妈妈的伟大不逊于任何一位母亲!”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安启龙对妈妈的爱如此炽热而坚定。这个懂事而善良的男生最担忧“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妈妈腿脚还灵便,他新年最大心愿就是寒假回家带妈妈来上海走一走,“世代都在云贵高原的山区,希望从未走出村子的妈妈来上海看看我的美丽大学,我还想让她做一次全身体检。”
装备
穿哥哥的裤子、穿姐姐的衣服、背着泛白的帆布包,包里有妈妈做的爱心午餐:烙饼
安启龙,这个刻苦勤奋的男生出生于贵州省大方县马场镇白泥村乐戈一组,在清贫的家境中成长。他有三个姐姐,本来还有一个哥哥的,但是在他初二的时候发生意外而离去。家里世代务农,他是他们家的第一个上了重点大学的大学生。
如今已经是华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大三学生的安启龙至今仍记得小时候可爱、滑稽的模样:穿着哥哥的裤子,裤子恰好把没穿袜子的脚遮得严严实实;穿着姐姐的衣服,如此就能把布条做的裤带隐蔽住;背着那泛白的帆布包,里面是姐姐为她用报纸包的课书,还有妈妈做的爱心午餐:土豆或烙饼。就是这样一套“完美”的装备,陪伴安启龙来回他那美丽的小山村和乡镇小学之间。
“由于家里贫困,大姐初中还没毕业就外出打工,二姐和大哥小学还没毕业也外出打工了,也正是他们的外出打工补助我,我也才有机会在校园内读书。”安启龙时常心怀感激。
麻花辫
“妈妈把辫子卖了换钱,给你买新衣服。”安启龙哭得更厉害了,“我不要衣服,我要妈妈的辫子。”
来上海求学至今,一张塑封过的6英寸彩照就一直安放在他的书包夹层里,那是记忆中唯一一次在照相馆拍照,这张照片寄托着他对远方无尽的牵挂和思念。
相片上,安启龙坐在凳上,神气地穿着当时时髦小西装,表情酷酷的,姐姐亲热地站在他身旁,背景墙是一派山水风景。如果仔细看,西装小了,已经扣不上了,袖子也短了,但这是件充满故事的衣服,也是安启龙至今依然最为珍视的一件衣服。
故事的起因是这样——小时候,安启龙最喜欢看妈妈那头乌黑的长头发,妈妈经常将之扎成麻花辫。小学四年级放暑假的一天,同学穿着新衣服来家里玩,还向他炫耀新衣服,年幼的安启龙终于忍不住,缠着妈妈讨新衣服穿。
下午时分,妈妈回来了,可是妈妈的麻花辫呢?安启龙哭着问妈妈:“妈妈,你的辫子呢?”妈妈没有回答只是说了句:“老五,我给你买了新衣服,是一套小西装呢!”和妈妈一起去赶集的二姐说道:“妈妈把辫子卖了换钱,用那钱给你买了新衣服。”
安启龙哭得更厉害了,“我不要衣服,我不要妈妈卖辫子,我要妈妈的辫子。”那是他记忆里自己为数不多的属于失常、不懂事的表现。
钱
一天送10多桶水,报酬只有几十元,但这是自己的劳动所获,比起爸爸妈妈那万般辛劳又算得了什么?
安启龙告诉记者,从他懂事起到现在,家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欠债,因为他和三姐的学费以及妈妈的病,单靠父母务农的收入远远不够。爸爸妈妈都患有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因高强度劳作造成的劳伤病。
安启龙的三姐当年考上了当地的一所二本学校,家里为此又多了一些幸福的烦恼。这一切安启龙都看在眼里,他早早地决定,要考上免费师范生,这样就可以不增加家里负担。
这一天终于来了,他登上了驶向上海方向的列车,虽然是30多个小时的硬座,心中却生出了无限的喜悦和希望。进入华师大,安启龙最要感激的是校内极具系统化的勤工俭学机制,在这里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赚取报酬。
大一那一年,除了学习,他几乎把时间都用在了打工上。卖过奶茶、发过传单、做过家教、当过保安、送过水,当过调音师。“你别看这个调音师,也是我们学校勤工俭学的岗位哦!”质朴的安启龙说。
“我需要钱,我也有体力,为何不试试?”有时一天送了10多桶水,报酬或许只有区区几十元,但对安启龙来说,这是自己的劳动所获,比起爸爸妈妈那万般辛劳又算得了什么?他一直知道,爸爸和妈妈是宁可从大山脚下的家里背着150斤玉米行路一个多小时去集市上卖,也不愿花上两三元钱雇上一辆马车拉货的。说话间,安启龙曾转过头去,拭了一下眼角的泪花。
公益
安启龙明白,其实不是给予多少钱才能回报社会,才能感恩他人,生活随时可以感恩,可以给予。
“美好的生活需要努力才能获取,不要自卑,要用努力去看未来,男孩子要多担当点。”大学里一名叫郭纬的老师给了安启龙许多母亲般的关爱,她还每月给予资助,用温柔的话语、一个个实例慰及他心灵深处,“在我看来她不仅是一位老师,更像妈妈关心她的孩子,使我在异乡感受到一样的母爱。”
初入大学的迷茫和怀疑,在老师的指引下慢慢消散,安启龙开始坚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去获取丰硕的果实,坚信未来不是梦。家人的爱,老师的关心呵护,也让安启龙明白,其实不是给予多少钱才能回报社会,才能感恩他人,生活随时可以感恩,可以给予。“于是我积极参加学校义务家教,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工,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来诉说自己感恩的心。”
去年5月,安启龙还随同学生处李桦老师、心理学院席居哲教授,前往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为当地2000多名高三考生做题为“高考心理辅导”的讲座。7月,他还发起了一次在大方县将军山小学的暑期支教活动,以及为小屯乡留守儿童患心肌炎和扩心病的小周杰的募捐活动。
最近,一边忙着期末考,安启龙一边还在组织30多名华师大学子为贵州省大方县山区里面的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孩子写信,希望通过一对一的书信联系给他们鼓励,努力向前走出大山。“我相信,大山里能走出来一个孩子就能改变一个家庭。”安启龙认真地说道。
责任
借来300元加上所剩的900元,给家里买了一辆农用马车,以减轻爸爸妈妈背东西上山的活。
因为是免费师范生,学费全免住宿也免,每月还有600元的生活补贴,再加上一些打工积蓄,有一年的寒假回家,安启龙竟不知不觉积攒了1400多元。然而,妈妈的颈椎病犯得异常厉害,甚至不能干农活了。
懂事的安启龙就用在大学参加勤工俭学挣下来的钱先带妈妈去县城做了一次检查,但是检查结果是:这是因长年干农活积累的老病,根本无法通过一下子的治疗取得疗效。医生开了一些药后叮嘱说以后不要干农活了,更不能背、挑东西了。
“我当时哽咽了,可妈妈反而安慰他说‘老五,没事的,老毛病了’。”安启龙记得,当时他叫三姐带妈妈先走,他自己则在厕所悄悄地流泪,真恨自己没用,因为他知道哪怕他承诺家里欠的那些债以后由他来还,他给债主写保证书,妈妈也不会停止干活的。
于是,他向他当地高中同学借了300元,加上所剩的900元,一共1200元给家里买了一辆农用马车,以减轻爸爸妈妈背东西上山的活。
起,因为勤工俭学表现优异,安启龙当上了学校勤工助学中心一个部门经理,靠勤工俭学以及免费师范生的每月补助,他又攒下了一笔钱,他计划为老家添一台洗衣机,让妈妈不再那么的操持辛苦。
新年心愿
带妈妈来上海
给她做个体检
安启龙新年里的最大心愿就是寒假回家劝妈妈来上海走一走,“世代都在云贵高原的山区,妈妈那么疼爱我们,但妈妈除了赶集连村也没出过。如果真的可以实现一个心愿,我希望从未走出村子的妈妈能来一次上海,也看看我的美丽大学,我想让她感到他的儿子很争气,她能够以她的儿子为傲。”
安启龙其实也想过,如果等他工作了,自然有经济条件可以让双亲出来转转,但他又特别清楚,他觉得可能等不起了。“万一到那时候,我有钱了,妈妈却已经走不动了怎么办?我很惶恐,所以,我很想趁我还在上海读书,让她来一次看看我的美丽校园,这里充满友爱,更有她的骄傲所在。”
安启龙坦率地说,其实他还有很多心愿,比如,不让爸爸妈妈干农活、打通到家里的道路、帮助山区孩子、改变山区教育等。他坚信,这些理想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
此外,如果妈妈来到上海,安启龙希望可以为妈妈安排一次体检,“县里的小医院我不放心,而且我不希望妈妈知道检查结果而产生焦虑和紧张,结果只要我知道就好,这样我就可以对症下药,挣钱为她治疗……”
《青年报》 日期:2013年1月10日 版次:A04 作者:刘昕璐
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3-01/09/content_11786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