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联合时报》 章义和:教育经费合理分配使用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2013年03月08日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到本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2013123日国务院第八次全体会议确认,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重终于达到了这一指标。虽然这个指标的实现推迟了十余年,但它确确实实是中国教育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
  所谓的4%,按照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2.2万亿元。如此庞大的经费数量,如何分配、落实和使用,成为全国民众关注的焦点。从政府层面来看,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分割好、使用好、监督好这笔教育经费,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大挑战,其操作过程将始终处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为了保证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评估全过程都在阳光下运行,可强化以下方面工作:
  第一,应尽快建立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公平、公正、公开地对教育经费进行预算和监督。在发达国家,通常有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拨款预算;对于重大的教育经费投入,重要的教育项目经费,拨款委员会都要负责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详细缜密论证;监督政府主管部门依照预算拨款。
  第二,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一定要确立“以质定量”的原则。我们的教育若不在质量上下功夫,不把精力放在教育内涵方面,我们就没有资格动用那些教育经费。
  第三,经费的分配一定要重视教育公平。与“经费不足”相比,我们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费分配不科学,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效,恰恰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要在教育公平上下功夫,合理确定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坚持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对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投入。
  第四,激励社会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教育发展的资源一来自政府财政,二来自社会。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的拨款都是由政府单方面负责,虽然十几年前就出台过政策鼓励民间兴办教育,可是社会资本对教育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不够。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不仅可以增加教育经费,还可以激发大众关注教育的热情,同时会引发对教育经费使用实施有效监督的社会力量。
经费的分配和使用要立足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防止腐败的滋生。我们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不能为教育的GDP而改革,更不能得到权力和利益而改革。
《联合时报》 日期:201335 版次:02 作者:章义和(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章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