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办的诸子学现代转型高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一百三十多位诸子学专家学者齐聚申城,以“新子学”及诸子学现代转型为主要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方勇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诸子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资源,在当前多元复杂的文化背景之下,学界应适应时代要求,发掘“学者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学派之间平等对话、互相争鸣,直面现实以深究学理,不尚一统而贵多元共生”的子学精神,突破学科限制,凝聚研究力量,在夯实“新子学”的基础上,探索诸子学研究的新范式。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文学遗产》 主编刘跃进研究员认为,“新子学”的提出具有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新子学”要批判吸收诸子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新子学”研究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精神支持,为探索建立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理论经验提供借鉴,为实现“中国梦”和具有“中国风”、“中国气派”的文化大国作出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五缘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其锬研究员谈到,“新子学”学科的建立既是顺应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新子学”要发扬舍短取长、博采百家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从而创建立足历史、面向世界,具有新视野、新使命、新内容、新方法、新架构的“新子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双棣教授提出,建立“新子学”要与时俱进、着眼创新,在彻底了解传统子学内涵与真谛的基础上,借鉴先秦诸子宽容的、兼收并蓄的精神,在传统与外域的思想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为现代与本土的文化服务,为当今社会的政治文化注入活力。
安徽大学中文系孙以昭教授谈到,“新子学”的提出,高瞻远瞩,有统领诸家学派、各门学术的气势。在“新子学”的旗帜下,不但可以进一步进行某一子学流派的专门研究,也可进行整体子学的整合性研究; 既可进行单一学科的微观探寻,也可进行跨学科和多学科的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做到分合有序,大小并进,蔚为大观,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孙少华副研究员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新的学术要求与历史机遇,要求“新子学”在创建学术“新传统”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从“新旧之争”的学术传统看,“新子学”具备开展学术研究的可能性;从“破与立”的学术关系看,“新子学”可以在“立”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而“学与用”,则是“新子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学者分组讨论了“新子学”对诸子学现代化的推进、“新子学”基本内容与体系的系统建构、“新子学”如何引领多元文化发展、诸子学复兴与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现代诸子学转型的困难与出路等议题。
《文汇读书周报》 日期:2014年4月18日 版次:2 作者:朱自奋
链接:http://whdszb.news365.com.cn/whdszb/html/2014-04/18/content_183627.htm
(林双双 董盈盈/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