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持续20年,有关东亚青少年的体质较量,我们未曾赢得自信。今天,它不该成为中华民族逐梦路上的隐忧。
这的确是一个关乎民族未来的话题,看似细微,实则沉重。因为,它将以每一个个体的强健决定明日中国的力与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据悉,教育部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里,也将把体育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各地正在制定中考改革的方案,中考的方案一定会比高考更加重视综合素质。
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应激发学校让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强学生体质。
学生体育素质究竟该如何提高?
现状分析
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季浏:
体育课不该围着测试转
校长教育观的问题,家长成才观的问题,学生体育观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不解决的话,仅仅靠我们体育工作者去解决,那是不可能的事。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政策对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实际上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伤害。
我们那个年代读书的时候,一般都是下午3点钟下课,半个小时作业做好了,所有的学生都到操场上去,但是我们今天没有这样的教育政策和环境、氛围来促进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操场,可能学校体育健康方面需要多方面合力解决。
除了整个社会关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最主要靠社会力量,所有的学校都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就上去了。华东师大从去年开始尝试了一套做法:把每个学员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在校园网上、在学校的校报上进行公布,资源学院的体质健康是第几,心理和认知学院是第几,通过这样的宣传方式,发现现在的院系领导对本院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已经比以往重视得多了。
应充分重视校长家长关注学校体育工作问题。现在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家长校长、学生关注什么,这涉及政策认同和政策态度的问题,我们出台任何的政策很少了解校长在想什么,家长在想什么、学生在想什么,这样下去,只能有的贯彻不下去,有的落实不到位。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是应该的,这是我们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点,但是我们不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作为学校的一个唯一的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存在学校体育工作等同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倾向,所以我们要从教育的高度看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我负责全国中小学体育的课改,发现有三点情况:第一点,体育的本质特征不明,体育的本质是健身,更要育人,培养身体运动背后的精神意志,这就是毛泽东主席早就说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关系,我们不能用生物观的观点来看待学校体育。第二点,体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这样的体育课,我们听到的反映是不受学生欢迎,现在我一年去两次日本,我看到日本体育课不是搞测试项目,搞的是运动项目。第三点,体育课如果变成了体质健康测试,那就是强制性的一种。体育,应吸引学生去热爱,由被动体育变为主动体育。
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学校体育活动上,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要提高体育课的运动质量,发挥体育课最大的效率。
此外,解决体育师资很重要,解决体育师资质量则更为重要。现行体育教师质量问题,主要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态度问题。受到环境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偏大,待遇不公平,职称基本上被冷落,一系列不公平导致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比较差,解决这一当前的问题非常重要。
《光明日报》 日期: 2014年4月25日 版次:第15版
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3/25/c_126312508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