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高考改革“上下游”:高中将分别出台应对措施

2014年09月24日

  作为全国高考改革试点,上海已于919日公布了《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小学科61变化为63,同时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等。

  这一考试制度的变革将在未来高中教育和大学的招生这一高考的上下游产生连锁反应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专家侯定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确保考生在选择机会增加过程中各自利益的最大化,高中需要提供更加多样、灵活、个性化的教学和服务,而大学在专业设置和招生上也需出台相关配套细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教育界人士处了解到,目前中学关于高考综合改革具体实施的细则都在研究制定中,将于近期公布。根据现状,高中层面可能不会有统一的方案,而是每所学校针对自己的特点分别制定应对措施。

  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表述,此次高考改革希望把选择权尽可能多地交于学生和学校,从高中课程改革的选课进一步推进到高考综合改革的选考,希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考试和成长。

  这一点得到上海多所高中校长的认同。曹杨二中校长王洋认为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自由组合高考科目在于增加学生的选择权,是上海高考改革方案的最大亮点

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上来看,如何在这些科目中做出选择也给其带来了多重挑战。有业内人士分析,有的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分析选择哪一科更容易得到A+,来选择自己的科目,但最终有可能导致科目集中,使得目标踏空。

  从学校层面来说,首先就是要消除学生们的误解,因为3+3的模式并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从更科学的方法上来区分学业水平,真正做到既看重过程又收获好的结果。南洋中学校长董俊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面对因科目选择调整后,学校可能出现师资困难的问题,原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认为,前期可能会有,但是学校可以实行部分走班制彻底走班制来解决。而在董俊平看来,选择性的增加,虽然会带来办学成本的提高,但并不是无限的增加,学校一般都可以通过内部调整来应对

  不过,在改革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各方细化。例如,如何科学设定外语考试的两次机会的难度,以及新加入的口语考试如何测评,都备受关注。

  侯定凯认为,为了确保考生在选择机会增加过程中各自利益的最大化,高中需要提供更加多样、灵活、个性化的教学和服务。

  除了从长远来看给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侯定凯则认为,这也将给高校选择人才设置更多合理的观察点

  但由于学生测评方式增多,高校如何制定自己的招生评价标准也将成为一大挑战。唐盛昌认为,中学或者学生与高校的对接是当下最薄弱的一环。这需要高校尽早拿出一个具体的实施细则来,虽然不可能完美地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推出方案。唐盛昌说。

  高考改革后将会使激烈的生源竞争,从高校间的竞争,直接转向专业办学水平的竞争,并倒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凝练专业特色优势。董俊平说。阅读原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王鹏善 黄屏  编辑|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