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研究前沿项目社科领域研究,3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文科国际项目报告社科领域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文科国际项目报告社科领域研讨会”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项目总体协调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教授,项目首席专家、方法数据组兼社科领域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赵星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马铁驹教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复旦教育论坛》执行副主编熊庆年教授等专家作主题发言。社科领域各领域组执行负责人以及从事文科报告项目相关研究人员2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吴瑞君、赵星共同主持。
构建全球视野下中国话语体系

项目总体协调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教授对项目整体背景进行介绍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吴瑞君对项目整体背景进行介绍。该项目是华东师范大学文科重大战略项目之一,是学校对接服务国家发展的积极行动,正着力构建源于中国的且能够参与全球的话语体系。

项目首席专家、方法数据组兼社科领域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赵星教授介绍项目推进情况及对报告的方法理论和研究进度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赵星介绍了项目的推进情况及报告的方法理论和研究进度。他表示,该项目社科领域报告由管理学报告、经济学报告、政法学报告、教育学报告和社会学报告5个分报告组成。

华东师范大学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管理组负责兼执行人何佳讯教授介绍管理组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师范大学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管理组负责兼执行人何佳讯教授介绍管理组报告。管理组报告从基于中国问题、处于中国情境、使用中国数据、运用中国思想和理论这4个方面进行分类,以揭示中国大陆学者究竟通过何种贡献路径引领前沿热点。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组执行负责人董直庆教授介绍经济组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组执行负责人董直庆教授介绍经济组报告。经济组报告基于网络的科学(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采集18个领域的论文数据,设定总体发文量、被引次数等指标,针对文献、知识集合等层次的研究主题、影响力和前沿热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掌握和判断我国经济学研究在世界范围的地位和影响力。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政法组负责兼执行人吴冠军教授,对政法组报告进行介绍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政法组负责兼执行人吴冠军教授对政法组报告进行介绍。政法组报告基于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学者在引领政法学科前沿热点方面呈现出“质-量不均衡”的发展特点。如何基于本土情境提炼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理论体系,是政法学科领域内的中国学者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组执行负责人沈伟副教授,对教育组报告进行介绍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组执行负责人沈伟副教授对教育组报告进行介绍。她认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研究是世界教育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研究者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参与者和建构者,其作用日显重要。我们应明确,国际合作是推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社会组执行负责人刘拥华教授,介绍了社会组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组执行负责人刘拥华教授介绍了社会组报告。他提出,中国社会学的独创性潜力贡献既涉及到中国经验研究,也涉及到跨国经验研究,但基本分布在历史经验、国家社会关系、经济发展经验、移民经验和学科综合5个方面。
作好进一步数据挖掘和分析界定
马铁驹充分肯定了社科领域报告内容并提出,不同学科热点本身存在差异,不能以影响因子作为唯一参照标准,针对这一现象,建议可以增加补充说明。
熊庆年表示,这个项目意义重大,建议可以对项目多层目标进行界定,进一步进行数据挖掘分析。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教授提出,社科领域报告由于自身学科特点,很多研究领域观点可能不便在国际上发表,但是无论如何,都应坚定不移把这个报告做好。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任勇教授在点评时认为,社科领域报告由多个分报告组成,不同前沿问题国际化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科国际化的程度相对不高等客观原因可以加入说明。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李元旭教授建议,社科类报告相对敏感,报告内部分概念的界定会对社会产生促进作用,需要注意措辞。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易承志教授提出,同一文章涉及多个学科,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一定交叉关系,我们应避免每个报告涉及大量文献,取样标准可以作进一步规范。
阅读原文
记者丨查建国 夏立 陈炼
来源丨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丨郑海容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