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林奥
元旦上午,中国馆续展期上海志愿者服务上岗仪式在中国馆举行,久违了两个月的“小白菜”再次上岗。今年中国馆续展期间,来自上海四所高校的600多名“小白菜“将以每个服务日140人的轮换方式,在每个双休日和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时间为游客服务。元旦中国馆同时迎来了新年第一批参观者,假期3天每天参观人数均超3万。
“新老白菜”各占一半
1月1日起,可爱的“小白菜”重回中国馆。本次志愿者服务活动由市文明办、世博局、市志愿者协会共同策划主办,志愿者将为参观者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中国馆续展平稳运行。
市志愿者协会办公室副主任顾锋介绍,志愿者招募主要在复旦、华东师大、华东理工和同济等高校中曾参与园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中组织。尽管服务周期包括了元旦、春节、五一等重大节日,但广大“小白菜”们依然踊跃参与、热情回归,整个报名仅用了短短一周即已满额。这次招聘的志愿者从大一到大四都有,不仅“老白菜”热情不减,为弥补未曾服务世博的遗憾而报名的“新白菜”更是积极主动,经过筛选,最终入围的“老白菜”和“新白菜”人数各占一半。据悉,来自四所高校的600多名志愿者,将以每个服务日140人的轮换方式,在双休日和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时间,在中国馆为游客服务,并一直持续到5月底。志愿者上岗时间是早晨7点30分到下午4点,每个志愿者采取做一休一的制度,基本上每个周末都要来一天,“有的志愿者春节长假也要来。”
志愿服务有点“上瘾”了
华东师范大学志愿者代表周红杏说,再一次走进“东方之冠”,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服务社会、展现自我的又一契机。作为“新白菜”,复旦大学四年级学生王辰昊表示,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世博期间成为志愿者一直是他的遗憾,“很高兴在毕业前实现了当一名志愿者的梦想,会十分珍惜这次志愿服务的机会。”同样来自复旦的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姜国敏曾在世博中心担任志愿者,他告诉商报记者:“志愿服务会深感光荣,有点上瘾了,非常愿意再来为中国馆服务。”
“你好,购票请向左走。”商报记者走出中国馆,看到一位身穿橙黑两色羽绒服的志愿者在寒风中微笑着为游客指路。来自复旦大学新闻专业的龚焦雷说,除了馆内身穿“白菜装”的志愿者,场外的志愿者穿的是统一发放的羽绒服。
龚焦雷世博会期间曾在中国馆服务,只不过此次岗位变动,她的岗位由馆内变为馆外,在预排队区向游客提供指引,“目前的‘白菜装’和橙黑色羽绒服只是作为过渡,以后中国馆志愿者可能会拥有自己的标志性服装。”每位馆外志愿者都会佩戴一张中国馆志愿者挂牌和绘有中国馆标志的圆形徽章方便游客辨认。
元旦假期现超大客流
“您好,欢迎参观中国馆。”伴随着“小白菜”亲切的问候,1日上午8点半中国馆迎来了新年第一批参观者。小周是一名大二学生,家住浦东,元旦那天她排在队伍的最前面。“世博会期间已经参观过中国馆了,但是意犹未尽,新年第一天再来这里看看,感觉满有意义的。”来自南通的刘先生世博期间曾三次来到园区,不过都没有机会进入中国馆,“退休了,时间也多,这次正好随团来,算是弥补缺憾吧。”徐州的贾女生一家三口元旦起了个大早,“世博时没有来上海,这次听说中国馆重开,想带孩子看中国馆过元旦。”不少游客说,能再次见到“小白菜”,感觉很亲切。商报记者了解到,游客中既有普通市民,还有不少在上海打工的外来务工者。旅游团队多来自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不少游客选择在元旦小长假到上海旅游。
安保人员介绍,元旦早晨最早6点过后就有游客前来排队,售票广场里一直等候着很多游客。在中国馆的预检排队口,源源不断有游客进入排队区。到了午后,中国馆已经出现了长长的排队人群,高峰时段排到了上南路。排队口的提示牌上显示,排队进馆还需要3个小时。中国馆官网也发出了“客流非常拥挤”的即时提醒,建议游客“客流拥挤”、“避峰参观”。客流上升也使世博后消失的“黄牛”再度出现,耀华路地铁站内就有黄牛不断向游客兜售门票,要价也从元旦当天的30元炒到2日40元一张。
据悉,去年12月1日中国馆续展以来,首月共接待逾80万人次参观者。元旦假期三天都迎来了客流高峰。世博局表示,为此专门对排队等候区进行扩容,加装了硬隔离设施,并增设了出入口,并视情况增加引导人员和讲解员。据统计,元旦入馆参观者达3.8万人次,2日也出现了超过3.5万的大客流,昨天截至中午就售出了3万张以上的门票。馆方表示,假日过后中国馆参观客流会比较平稳,一般下午两三点钟后就不用排队,随到随进,市民不妨在下午2时30分以后前来参观。
《上海商报》 日期:2011年1月4日 作者:林 奥
链接: http://www.shbiz.com.cn/cms.php?prog=show&tid=158708&cso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