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给力”、“神马”、“有木有”……这些网络语言进入高考作文,究竟会不会被当成错别字扣分?长期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宏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将区别对待网络用语,请考生谨慎使用。
周宏说,为了鼓励中学生作文走出应试的桎梏,以写作素养来应考试之万变,因此,上海的高考阅卷一向都会对有创新表现的作文适当加分。不过,这个创新的意思并不是生搬硬套一些当今的网络流行语以彰显自己的“出位”。周宏表示,公众接受程度高的网络语言能用但若贸然使用普及率低的网络用语、网络符号,比如,“大虾”、“酱紫”、“有木有”等就存在风险。
周宏提醒说,为了增强作文的生动性,有的同学会在作文中运用一些网络语言,但一定要掌握分寸,不能滥用。比如“给力”等,阅卷老师能理解,不会有问题。但如果用一些比较生僻的词语,只是聊天中好玩的用词,阅卷老师理解不了,就会被当作错别字扣分。另外,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以及外语单词等,也不要夹杂在作文之中。
《劳动报》 日期:2011年6月4日 版次:07 作者:张贤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