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中欧建交50周年、中德建交53周年之际,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会见了来访的第十任德国联邦总统、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名誉主席、202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克里斯蒂安·武尔夫(Christian Wulff)。德国驻上海总领事李德仁(Norbert Riedel),领事处文化科教负责人孔有为(Uwe Koch),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人员出席活动。

第十任德国联邦总统克里斯蒂安·武尔夫来访华东师大
钱旭红在致辞中表示,“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智慧,意味着这个阶段对世界的理解与洞察更加完整和深刻。” 钱旭红指出,中德两国的友谊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后,也愈发显得深厚而坚韧。他期待中德双方以跨区域、跨文化、跨学科为视角,从新的角度、新的方向、新的领域对中欧携手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多维度探索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渊源、现实意义与未来前景。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致辞
围绕人工智能、环境保护、汽车产业合作等当前中德两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武尔夫指出,中德不仅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更肩负着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责任。他强调,中德乃至中欧人民应携手并肩,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坚守联合国宪章所承载的多边主义原则与国际共识。他特别援引了洪堡、孔子与老子三位东西方文明中影响深远的智者,以他们的思想智慧为例,生动阐释了文明互鉴对于深化中德相互理解、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价值。

第十任德国联邦总统、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名誉主席、202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致辞
德语系研究生李子涵、张邵楠、胡若宇深情朗诵德国著名文学家席勒的诗作《孔夫子的箴言》,再现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引发对中德文化互鉴的新思考。

德语系研究生李子涵、张邵楠、胡若宇朗诵德国著名文学家席勒的诗作《孔夫子的箴言》
德语系本科生龚若妍今年十月将以交换生身份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学习。她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未来在两国人民的跨文化交流合作中发挥桥梁作用。今天,她以“模拟采访”的形式,与武尔夫现场交流了“中国企业如何在德国打造品牌”“两国人民消费文化差异”等话题。
“国际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国青年该如何提升全球胜任力?”德语系本科生王子健向武尔夫提问。武尔夫对王子健表示肯定:“学习德语和中德文化,并且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了。”他表示,自己特别强调的品质是“共情”。“我认为,只有同理心,只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我们才会拥有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而不是放任强弱进一步分化,矛盾进一步加剧。”


德语系本科生龚若妍、王子健与武尔夫现场交流
会后,武尔夫与德语系学生和在华东师大学习的德国留学生深入交流,高度赞赏华东师大青年学子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武尔夫与德语系学生和在华东师大学习的德国留学生深入交流
迄今,华东师大已与柏林洪堡大学、汉堡大学、哥廷根大学、乌尔姆大学等15所德国一流学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师生互访、科研合作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近期,华东师大又与德国乌尔姆大学签署了“3+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致力于培养通晓国际规则的文理协同发展人才。

华东师范大学中欧文明互鉴研究中心揭牌

“诗话全球名山大川国际巡回展”(上海站)开幕
当天还举行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欧文明互鉴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武尔夫一行与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第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华东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健一同出席由中欧文明互鉴研究中心参与主办的“诗话全球名山大川国际巡回展”(上海站)开幕式。中心主任王婀娜获得武尔夫颁发的“诗话全球国际巡回展杰出贡献奖”。
来源丨外语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图丨符哲琦、戴琪、夏奕炜 编辑 | 宗文倩 编审 |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