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助力变革创新,重塑未来教育形态?7月17日至18日,华东师大以“因应AI变革,抢抓发展机遇”为主题举办2025年中层正职研修班。


华东师大2025年中层正职研修班举行
本次研修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中层正职干部因应AI变革、抢抓发展机遇的意识和能力,为对标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服务上海深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谋划学校“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校领导梅兵、钱旭红、曹友谊、孟钟捷、施国跃、程静、吴健出席。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党校校长梅兵主持开班报告并作结业讲话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党校校长梅兵主持开班报告并作结业讲话。她表示,自2021年起,学校党委每年结合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学校阶段性的发展任务、干部履职能力的提升重点等,已连续5年组织中层正职干部研修。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擎”,正快速引领世界大变革。梅兵强调,围绕AI时代“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三个问题,一要重塑思维方式,做好AI推动变革的“必答题”。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拥抱人工智能,推动AI赋能学校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AI+教育”的深层次创新和系统性跃升。二要保持战略敏捷,赢得AI赋能发展的“主动权”。超前布局,把握学科交叉融合的机遇期,主动求变,捕捉学科转型发展的新信号。三要全面谋划布局,找到AI为我所用的“突破口”。借着“十五五”规划的窗口期,结合AI时代下的战略定位,围绕未来关键五年的改革发展目标及更长远布局,优化作战图、找准突破口。
研修班分为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分组研讨和集中交流四个模块。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挂职)栾宗涛作专题报告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挂职)栾宗涛作《加快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培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报告,从聚焦重大需求、动态调整设置、突出质量贡献的要求讲起,分析了学科专业的内涵、发展历程和趋势,特别指出了当前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机遇和改革重点。

上海元宇宙与智能研究院理事长、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作专题报告
上海元宇宙与智能研究院理事长、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在《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报告中,介绍了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历程和面临的压力挑战,分析了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三大特点、六大新要素以及战略定力和创新模式探索。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姜育刚作专题报告
“AI不仅是技术产物,更是科研工具,正在深度介入并推动多学科的发展。”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姜育刚作《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从专业视角讲述人工智能发展历程、革命性突破,特别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并以复旦大学的AI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新路径。

上海创智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丁晓东作专题报告
上海创智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丁晓东作《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改革创新》专题报告,从坚持系统观念,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平台;立足三链融合,打造人工智能领域非传统育人高地;建设共同价值队伍,激活学院超常规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方面,结合上海创智学院打造世界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案例,阐述了如何坚持以系统观念谋划和推动改革。

华东师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主持现场教学
在上海创智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周爱民介绍了教育大模型专项任务进展,分析大模型研发工作高校“卡点”及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学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华东师大作为上海创智学院共建高校之一,在AI+教育领域的前期布局和建设进展。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周爱民作专题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及产业研究院院长邵怡蕾作专题介绍
在模速空间,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及产业研究院院长邵怡蕾介绍学院成立500天来的快速发展。通过介绍六大核心数据池及研究院团队研发的多个核心成果,展示了人工智能金融的前沿发展和“AI+金融”的应用场景。



6组代表作汇报交流






分组研讨
围绕“因应AI变革,抢抓发展机遇”主题,研修班分6组展开研讨,立足不同学科、不同视角,探讨“我的机遇是什么”“如何抢抓机遇”等问题,并作集中交流。



开展学习调研
在现场教学模块,研修班学员分批前往“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上海创智学院、徐汇滨江规划展示中心等开展学习调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的足迹,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问题、关键技术、产业转化和应用场景。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 文|符哲琦 图|符哲琦、濮晓松、谢一菲、夏亦炜 编辑|符哲琦、史佳妮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