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成都市草堂小学、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协办,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支持的草堂诗会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港澳台学生未来教师研学营结营仪式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活动通过诗会与结营汇报相结合的形式,展现港澳台学子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作为未来教师的使命担当。

草堂诗会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港澳台学生未来教师研学营结营
诗会传经典,文化共传承
诗会以“唐代青年”在浣花溪畔的深情吟诵拉开序幕。他手持书卷,以“万里桥西一草堂”的诗句引领现场推开历史的柴门。他“跨越时空”,与杜甫草堂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马红对话。马红讲述了杜甫在成都的往事与茅屋中诞生的不朽诗篇,让现场观众深刻体会到诗圣在乱世中的坚守与家国情怀。

杜甫草堂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马红寄语营员们
草堂小学的学生们,以童声演绎杜甫诗歌《春夜喜雨》,稚嫩的嗓音传递出古典诗词的纯真与灵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大学生们,分别用粤语、闽南语、上海与四川方言,诠释杜甫的诗篇,不同乡音流淌着共同的文化基因,千年诗句焕发出别样生机。东北师范大学的张嘉霖同学现场挥毫泼墨,将诗中的壮志与情怀凝于笔墨,书法表演与吟唱相映成趣,让“青衿”的赤诚之志在“千古传颂”的诗脉中,绽放出跨越地域、连通心灵的独特光彩。现场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学子们齐声朗诵《望岳》,豪迈的诗句响彻草堂,“诗心共鸣”,将诗会推向高潮。

草堂小学学生童声诵诗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青年学子青衿咏志

向草堂小学学生赠送华东师大纪念品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诗意对话,更是一次薪火相传的文化接力。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青年学子与草堂小学的孩子们,以诗会友、以文传情,用真挚的诵读让杜甫诗篇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共同谱写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动人篇章。
研学结硕果,携手展未来
“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定义‘四有好老师’?”“如何开发一个粤语与普通话的对话人工智能体?”“针对‘课堂沉默现象’如何依托人工智能进行教学创新?”“人工智能赋能教师素养,标签困境如何破茧成蝶?”“人工智能自动化评价与教师素养如何平衡融合?”“项目化教学与多理论融合有哪些创新实践路径?”
诗会结束后,研学营结营仪式正式开启。成都市青羊区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科院院长、附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邵开泽在致辞中肯定了研学营在促进教育交流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希望港澳台未来教师们能将此次研学营中的收获,内化为前行的动力,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锤炼“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

成都市青羊区区委教育工委委员邵开泽致辞

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王素斌主持研学营结营仪式
随后,营员们围绕“未来教师核心素养”与“教学创新”“人工智能”“学生发展”三大主题进行分组汇报。
研学营期间,营员们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学习高品质课堂智能分析“AI Classroom技术”;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学习小花狮数智学堂、教育虚拟沙盘GLMPSE;在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徐汇中学学习“做科学家工程师摇篮”的教育理念与育人成效;在上海卢湾高级中学走进智慧图文中心、5G全息教室、元宇宙学习空间,学习“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实践成果;在四川阆中中学学习结合当地教育资源,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教育体系;在成都草堂小学与教师骨干围绕跨学科视域下的美育创生、古诗教学的审美重构与文化传承、博物馆课程开发与实践等议题展开热烈交流。

杨晓哲副教授介绍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

参访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

参访徐汇中学

参访上海卢湾高级中学

在四川阆中中学与师生交流

参访草堂小学
营员们在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春雷、中文系教授刘旭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凝练为期十天的研学精华,以“发布会”“论坛交流”“情景演绎”“课题发表”“听证会”等创新形式,展示各小组关于未来教师发展的集体智慧。

研学展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专家点评环节,草堂小学党总支书记、草堂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金波诠释育人智慧,鼓励同学们通过价值引领技术、去赋能教育,通过跨界协同、去发展教育时代之路。张春雷导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研学期间的思考和讨论,认为营员们聚焦真实问题,以创造性、合作性、挑战性完成了精彩的汇报。

草堂小学党总支书记、草堂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金波现场点评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春雷导师现场点评
随后,与会嘉宾为营员颁发结营证书和学员联络大使证书。

与会嘉宾分组颁发结营证书

颁发学员联络大使证书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健在总结讲话中对营员们的研学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勉励学员永葆教育初心、厚植家国情怀,拥抱时代变革、勇担创新使命,搭建友谊桥梁、共绘育人蓝图,将研学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为推动各地教育发展砥砺前行。

华东师大副校长吴健作总结讲话
为期十天的深度研学,第三届全国高校港澳台学生未来教师研学营历经上海、阆中,在成都画上圆满句点。近30名港澳台未来教师们,从初识时的陌生拘谨,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在教育筑梦的道路上结下深厚情谊,成为彼此专业成长的重要伙伴。句句真切的研学汇报,不仅承载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更寄托着两岸暨港澳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想,勾勒出中华教育协同发展的美好图景。

图文、来源|港澳台办公室 编辑|隋华颖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