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6日,《生物学教学》杂志第七届年会暨“人工智能赋能中学生物学教学创新与实践”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召开。全国200位中学一线教师、生物学教研员、名师工作室成员及高师相关专业师生齐聚上海。本次会议由《生物学教学》编辑部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学生命科学基地等多家单位支持,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挑战与应对策略等内容。

《生物学教学》杂志第七届年会暨“人工智能赋能中学生物学教学创新与实践”研讨会召开
7月5日上午的开幕式由《生物学教学》杂志主编、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禹娜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党远鸿,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吕志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健、出版社期刊分社副社长曹祖红,上海市“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学生命科学基地办公室主任张伟,《生物学教学》名誉主编李宏庆教授及多位期刊编委等出席了开幕式。

《生物学教学》杂志主编、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禹娜教授主持开幕式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吕志峰教授致辞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吕志峰教授致开幕词,回顾了《生物学教学》杂志在多方支持下取得的成绩。随后,嘉宾与杂志代表为50余位优秀征文获奖教师颁奖,人文社科基地及杂志代表还向云南寻甸教师代表捐赠了教育图书及杂志。

优秀征文获奖教师颁奖

人文社科基地及杂志代表向云南寻甸教师代表捐赠教育图书及杂志
5日上午的学术报告仍由禹娜教授主持。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国家生物学教材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谭永平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视角下生物学课程内容优化的数字化途径”为题作主旨报告,剖析AI时代科学教育“加减法”,指出课程内容优化核心是“减冗余、重融合”,围绕内容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认识性知识三者有机融合,激发学生探究欲;并结合人教版数字教材展示数字化价值,同时提及AI局限性,倡导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谭永平作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发展学院、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闫寒冰教授带来“GenAI赋能育人模式变革”报告,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突破教育“不可能三角”中的作用,指出数字技术需服务于三组关系: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教师赋能人工智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她提出“能力本位的大规模精准研训”理念,解析了提示词设计、思维模型构建与教学流程拆解等关键策略,并提醒教育者警惕技术“幻觉”,推动人机协同。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闫寒冰教授作报告
5日下午的学术报告由《生物学教学》副主编郑晓蕙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叶海峰以“遗传控制系统与智能活体药物”为题,分享其科研团队前沿成果,用“搭积木”类比基因线路设计与模块化组装,展示了如何构建智能活体药物,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糖尿病、肥胖、痛风、肿瘤等疾病的精准治疗。他还呼吁将生物学教育融入生命科学与AI交叉变革中。

《生物学教学》副主编郑晓蕙教授主持学术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叶海峰教授作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黎加厚教授作“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教育与生物教学创新”报告,从“做中学+AI”理念出发,讲解本土大模型教学功能及使用路径,引导教师从“能用”到“善用”,并引导教师创建教学智能体,掌握其训练逻辑。他还指出,人机协同将成教育新常态。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黎加厚教授作报告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周初霞围绕“AI赋能高中生物学循证学习与评价研究”,分享其团队在单元整体教学和智能教学资源改造的探索,指出评价薄弱是课堂改革瓶颈,介绍借助AI实现“以评促学”的实践及效果,强调AI不只是效率工具,对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与科学素养的提升亦有作用。

浙江省教育厅高中生物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周初霞作报告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局长、正高级教师张治结合“生物学教学资源的智能化改造”,探讨计算教育学、自适应系统与知识图谱构建的教学价值,指出AI推动教育走向个性化,分享其团队在学习者画像、KPM算法、知识图谱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新一代数字资源,呼吁一线教师参与共建共研。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正高级教师张治作报告
5日晚间写作沙龙活动中,《生物学教学》杂志常务副主编李增娇以“数智时代的写作与投稿”为题,结合编辑经验解析教师专业写作路径,谈及选题、结构、投稿等方面的经验与建议,为教师研究成果落地提供精准支持。

《生物学教学》常务副主编李增娇老师作报告
研讨会期间,与会教师认真记录报告内容,积极与专家交流研讨。

7月6日上午,会议举行两场分论坛。分会场一“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学教学与评价”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编审,人教版初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册主编吴成军主持,围绕智能学伴作用、AI赋能智能课堂构建等主题研讨,旨在借AI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思维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学教学与评价”分论坛
分会场二“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教研”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课程中心主任、生物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张锋主持,聚焦基于DeepSeek开发工具、AIGC技术应用等内容,致力于通过AI优化教学资源与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教研”分论坛
6日下午,与会教师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开展研修活动。副馆长苏振兴带领参观珍贵生物标本,讲解生物演化历程。

参观生物博物馆
随后,上海市嘉定二中张金鑫老师组织DeepSeek辅助教学实操培训,通过演示和实践,指导教师掌握运用相关工具设计教学路径,为教学融合数智技术奠定基础。


教学实操现场
本次会议不仅是技术展示平台,更是教育理念革新起点,标志着生物学教学迈向“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新阶段,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定学科教育实践基础。未来需推动跨领域合作,让AI成为教育创新催化剂。教育者既是变革见证者,更是推动者,期待参与者将能量带回课堂,共谱中学生物学教育新篇章。
图文、来源|《生物学教学》编辑部 编辑|隋华颖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