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校庆70周年封面报道】 “高水平师范大学需要致力于高水平的、综合性的学科建设,以支撑一流的教师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师大人,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用她的话说,她见证并感悟着校园从丽娃河畔扩展至樱桃河岸,学校从国家“211”“985”工程高校跻身于“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这是一路不平凡的历程。 《新民周刊》:华东师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第一
【新民周刊·校庆70周年封面报道】 江河海洋孕育了人类文明,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密布于河口海岸。70年来,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辛勤耕耘,在河口海岸学领域屡创突破,直接贡献于许多重大的江海工程。在服务国家重大需要、解答全球关键问题的进程中,他们一直不畏风浪、勇立潮头。 华东师大研究团队在崇明科考。 从江河源到三角洲 青藏高原是除南北极以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不仅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河的源头
【新民周刊·校庆70周年封面报道】 ”安全保障闭环的形成,软件人和软件工具要配合好一步步地走,就像绣花功夫一样急不来。“ 近日,一则高校大数据专业排行榜在朋友圈刷屏,华东师范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以综合评分99.8的成绩,位列第二,打榜获评A+类。这所高校给人以“师范专业强、文科强”的传统印象,也就此打破。 事实上,华东师大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全国高校数据专业中唯一
【新民周刊·校庆70周年封面报道】 对于历史悠久的华东师大而言,文史哲专业向来是强项。为此,在建校7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了华东师大文史哲专业六位“70后”学者对谈学术传承与创新。 70多岁的大学同龄人与“70后”的青年学者对话,让跨越年代的人物和故事历历眼前,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师者本色和学术情怀。 潜移默化的情怀 在马路对面等红绿灯时,远远地瞧见一位高高瘦瘦的老爷子,穿着粉红色
【新民周刊·校庆70周年封面报道】 上海最国际化的大学是哪一所? 根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今年9月发布的2022年度世界大学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在国际化程度(International Outlook)这一方面,70岁的华东师范大学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三、上海第一。 华东师大能有如此靓丽
【新民周刊·校庆70周年封面报道】 让蓝天下的孩子同享教育阳光,让不同的人变得更加不同,让特殊儿童燃起希望的火焰,让学习与快乐同行;教师是永远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维护尊严、让人放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让智能教育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这是21世纪人们对教育的美好愿景,也是这个时代的教育家们正在努力践行的教育实践。作为中国仅有的两所985师范类高校,以教师教育、教育研究为优势和特色
华东师大70周年校庆主题曲之《薪火相传天地间》 《薪火相传天地间》 词:邹友开(1960级教育系校友)曲:孟庆云 演唱:李珂 曹政操 孙跃豪 徐卉 合唱:华东师大音乐学院华韵合唱团 东海之滨,学府巍巍, 美丽校园,满满情缘, 自强不息,就在这里, 好风景,一年又一年。 丽娃河畔,书声朗朗, 夏雨岛上,文脉绵延, 智慧人生如星光灿烂, 用心笔写下,担道铁肩, 这般好风景,走在你我中间。 为人师表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10月10日下午,“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暨《红色群贤丛书》之《周原冰道德科学研究文集》新书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办公中楼小礼堂举行。 华东师大举行“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年,华东师大建校70周年之际,在校友与校友企业的支持下,华东师大联手京道基金成立 “华东师范大学京道创新发展基金”,打造学校科研力量与校外社会资本联结的品牌发展共同体,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副校长孙真荣为何红章校友颁发校董荣誉证书 京道基金总裁张屹磊和校长助理斯阳为基金揭牌 10月13日下午,华东师大京道创新发展基金成立仪式
献礼师大七秩华诞,回望“十三五”时期,华东师大秉持办学初心,以开放、包容、共享的态度,大力推进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交流,学校国际化办学实力与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22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华东师大国际化程度(International Outlook)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三位、上海第一。 “十三五”期间,华东师大进一步凝聚办学共识,实施“国际+”行动计划,将国际化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10月11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闵行校区举行2021年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校党委书记梅兵传达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校长、校党委副书记钱旭红,校党委副书记朱民,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友谊,副校长孙真荣、周傲英、雷启立、顾红亮,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静出席会议。副校长戴立益列席会议。学习会由梅兵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共建“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陈列室已于2021年9月10日开展,面向全体师生及校友试运行,校庆期间(10月15日至17日)全天开放。 为保障校庆期间陈列室的有序、高效参观,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参观预约: 1、校庆日当天(10月16日)暂停团体预约,所有到馆参观人员均无需预约,开放时间为9:00—18:00。下午13
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出台,提出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后, 南京发布《南京十四五规划》,对城市发展提出了“宜居、韧性、智能”的要求。那么,何为“韧性城市”?南京今后又该在“韧性”建设中有哪些作为?在2021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召开期间,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 在杜德斌看来,“韧性城市”中的“韧性”二
日喀则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记者13日获悉,来自日喀则市的32位文化与旅游管理工作者在上海参加了为期14天的培训。 培训包括现场教学、实践调研、交流讨论等形式 由冯学钢领衔的文旅领域知名教授团队携手知名文旅企业自身高管共同构建起精彩纷呈的课程体系。学员在朱家角古镇深刻理解了“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文化内涵;在金山嘴渔村,学员们参观了渔家客栈、渔村博物馆
共有 23,54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0 页 当前第 583 页 |
版权所有 © 2020 华东师范大学沪ICP备05003394号-26华东师范大学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