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神州唱响”全国高校音乐展演美声学生组总决赛中,华东师大音乐学院声乐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孙跃豪、王诗钦、周怡龙斩获金奖一项、铜奖两项。 “神州唱响”是全国高校专业音乐品牌活动,是我国唯一的综合类大学声乐比赛,得到了全国音乐专家、教师、学生的广泛赞誉与认可,充分展现了中国音乐教育成果。孙跃豪、王诗钦、周怡龙在导师高晓东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了长久、充分的准备,即使面对
连续10天,累计在线观看13.5万人次,疫情之下华东师范大学师生齐聚云端,老师们分享着对前沿科学研究的探索、展示最新科研进展,交流着科学研究的经验。就地抗疫虽然让教室空了,让校园安静了,但“同心抗疫·学无止境——华东师范大学科学系列空中讲堂”中却热闹非凡,一场场报告既是对老师们知识和见解的传承,也是师生间关爱和祝福的传递,同时展现了我校师生学术交流和科学探索的热情和深度。 3月21日至
“听得到吗?”“声音流畅吗?”,疫情之下,考研复试在即,华东师大全力做好场地和网络保障,打造考研“直播面试间”。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复试面试阶段,华东师大特别召开专题会议,研讨保障工作。各专门工作小组第一时间成立,会同后勤保障部、信息化治理办公室等部门反复商议方案措施,全力保障校内学生顺利参加复试。 地毯式排摸,掌握基本信息 在前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各楼层长地毯式
3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研制的202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正式发布。从整体上看,华东师大各项数据表现出色。在高等院校总排名中,华东师大综合指数位列第四名。 在高等院校总排名中,华东师大综合指数位列第四名 在高等院校分学科排名中,华东师大的“教育学”综合指数排名位列第一,“哲学、体育学、历史学、中国史”综合指数排名第
第5教学周,华东师大共有2955门次本科生课程中(闵行校区2064门次,普陀校区891门次),线上授课2780门次,占比94%。虽然教学地点和授课形式发生了改变,但疫情下的线上教学更显“智慧”“温度”和“担当”。 流量加持,请收上网福利包 宿舍没有安装宽带,在线上课时流量不够用怎么办?教师在家直播授课,家庭宽带不给力怎么办? 一向是校园“智多星”“百宝箱”的华东师大信息化治理办公室
3月27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指出,在中小学生开始全员线上教学后,家长们会产生“失落感”、“危机感”、“无序感”和“自责感”。 以往的线上教学,大众往往会把目光锁定在学生的心理调适情况问题,其实家长的状态也需要被及时关注。家长如何更好地在这一轮线上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家长本身又该如何调整心态?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杨有才副教授告诉
“宅”在宿舍里的你,是不是正因为各种不确定的焦虑心烦意乱?或许在忙碌地调整被打乱的学习和生活计划?高校师生应该怎样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调适? 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席居哲教授为疫情中的大学生送上《华东师范大学战疫诀》,被称作42字“浩气歌”: 接纳变化静心气, 坚持常规生定气。 唱聊画写解闷气, 好商好量多和气。 守望相助鼓士气, 众志成城有底气! 为了给闭环管理中的师生提供
宿舍没有安装宽带,在线上课时流量不够用怎么办?教师在家直播授课,家庭宽带不给力怎么办?一向是校园“智多星”“百宝箱”的华东师大信息化治理办公室与多家运营商通力合作,及时给出了上网福利包,并开设“云实验”、“云课堂”,让疫情下的教学科研更显“智慧”“温度”和“担当”。 据介绍,在本轮疫情之前,华东师大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就在校级虚拟仿真课程共享平台上布置了30个大学物理实验,全力服务于本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各行各业开始探索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 有报告预测,到2024年,45%的重复工作任务将通过使用由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提供支持的“数字员工”来实现自动化或增强。 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提到,人类对自己的认知“有过四次唤醒”。第四次就是机器智能认知唤醒,也就是我们正在迎来的生物与机器联姻的时代
在实践进程中精准提炼概括重大时代课题,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一条重要经验。每个发展时期历史条件不同,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也不一样。《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对重大时代课题作出新的概括,体现了党中央与时俱进的新认识。 对重大时代课题的新概括 重大时代课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3月以来,上海本土疫情呈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快速蔓延的态势,是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为了加强防疫,目前,全市所有高校都按照校区采用了封闭管理模式,落实全员排查。 疫情期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学生守望相助,共同抗击疫情,用自己的行动守护他们在中国的第二个“家”。国际学生和教师们共同筑起了抗疫“长城”,大家坚信,阴霾终会过去! 阅读原文 记者丨彭友琦 来源丨
共有 23,58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3 页 当前第 50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