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晴暖。得韦泱兄赠《终研集》,陈梦熊著,书名取“学术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书”之意。书中收录周作人1960—62年间致梦公信札11通,多处涉及周本人早期文学活动。1962年8月23日信中说:“但乞将题《侠女奴》诗(散文可不必抄)及其他旧诗,倘蒙于暇时抄示,则感荷无极了。”9月6日信中又说:“承抄示旧诗甚感。……居然题《侠女奴》有十首之多,连自己也佩服了!只有《天义报》三首五言绝句还是记得
周末回宁波,车过嘉兴,服务员来卖盒饭,一种肉圆饭,一种牛肉饭,卖到我们这排时,只剩下肉圆饭了。一边是饥饿,一边是肉圆,我旁边的旅客果断地选择了饥饿。我正犹豫,服务员很及时地说了句:“说是肉圆,其实都是面粉。” 我买了。隔着车厢,我还听到她不断地跟别的旅客在说:都是面粉,哪有肉! 这是漂流猪的功劳吗?我们突然得以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真相,虽然所谓真相也多少有些似是而非,比如这肉圆
吴洪(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这本书最早是1998年出的,其实还可以往前追溯到1994年,那年《外国文艺》杂志第一次翻译了将近十万字。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出版以后,在国内学术界发生了沸沸扬扬的版权事件。帕维奇先生2009年去世后,这本小说在欧洲又热了起来,而且有新的二十个译本问世,我们今年出版这本书,也是和全世界一起向这位伟大的作家致敬。 南山(《哈扎尔辞典》译者之一):在《外国文艺》上
诗人徐志摩活在人世虽只短短三十四个年头,但他的以不世出的才情、对生活的热诚,以及创作的勤奋所熔铸而成的优美诗文却相当可观,这已有台湾、香港和内地先后出版的不同版本的 《徐志摩全集》可以作证。改革开放以来,沉寂多年的徐志摩研究也重新启动并蔚为大观,这也已有海内外多种版本的徐志摩传记和大量的徐志摩研究著作可以作证。徐志摩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存在。 然而,徐志摩研究
在华东师大数学楼三楼的大厅里,有一面神奇的“魔镜”,每个走向前的人都能在“魔镜”里看到自己的镜像,也能在上面看到不少应用软件。原来,这是一面一米宽、一米八高的具有触摸功能的电子镜面,它能与手机的“挥客”软件进行连接,只要挥动手中的手机,便能把“魔镜”上的内容下载到手机,同时也能实现将手机上的内容直接投放到“魔镜”上。 这面神奇的“魔镜”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华东师大校内的“小轰动”。记者
“魔镜,魔镜,告诉我……”童话故事《白雪公主》里的“魔镜”非常神奇,能够搜索全国所有的美女,并加以对比排序,还能实现“人镜对话”。不过,这些功能在华东师范大学一面“魔镜”面前简直“弱爆了”。华师大这面由师生共同研制的“魔镜”不仅能搜索、排序、人机对话,还能根据你的手势完成各种指令。 “魔镜”能识别手势 这面“魔镜”放置在华东师大数学馆三楼的大厅里,宽1米、 1.8米,看上去和常用的高
■我国有1700万视障者,就业人数在总人数中的占比不足1%。在人们看来,仅“看不见”这一条理由,就足以让大多数工作成为视障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事实上,除了按摩师,视障人士能完成的工作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企业“黑暗中对话”主办的公益培训中,前来参训的视障人士中有兼职英语导游,有系统工程师,有电话客服…… 在上海市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不时传出一串串无法解码
晚报讯 在华东师大数学馆三楼的大厅里,有一面神奇的“魔镜”。这面“魔镜”拥有许多应用软件,使用者只需手指点触+轻挥手机,便能与手机的“挥客”软件进行连接,把“魔镜”里的内容下载到手机,同时也能将手机里的内容直接投放到“魔镜”上。记者昨天获悉,“魔镜”是华东师大软件学院Sophia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师生共同研发的一款产品,是一面具有触摸功能的电子镜面。 “魔镜”宽1米、高1.8米
中新网上海3月21日电 在华东师大数学馆三楼的大厅里,有一面神奇的“魔镜”。它宽1米、高1.8米,拥有许多应用软件,使用者只需手指点触+轻挥手机,便能与手机的“挥客”软件进行连接,把“魔镜”里的内容下载到手机,同时也能将手机里的内容直接投放到“魔镜”上。 校方今日披露,“魔镜”是华东师大软件学院Sophia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师生共同研发的一款产品,是一面具有触摸功能的电子镜面,不仅具备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部分行业将注重实践操作、弱化论文要求。对许多一线教师而言,这些话说出了他们的愿望。 事实上,不仅中小学教师需要弱化论文要求,进行多方考核,大学文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亦亟须改变。首先,需要改进目前“只唯CSSCI”的现状。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
华东师大近日传出消息,由该校软件学院实验室师生共同研发的一面“魔镜”,其外观与普通镜子无异,却自带触摸功能,可将手机里的内容直接投放至镜面上,与手机实现实时互动。 1.8米立镜外观普通 据了解,这面“魔镜”现在被放置在华东师大数学楼3楼的大厅内,从外观上来看,宽1米、高1.8米,与多数教学楼楼道拐弯处常见的立镜并无多少区别。人站在镜子前,一样能够照出自己的模样
新报讯 在华东师大数学馆三楼的大厅里,近日出现了一面神奇的“镜子”。它宽1米、高1.8米,不仅能当镜子,还能和手机“互动”,变身成为一个放大版的透明平板电脑。 “魔镜”是华东师大软件学院Sophia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师生共同研发的一款产品,是一面具有触摸功能的电子镜面。使用者只需手指点触,轻挥手机,便能与手机的“挥客”软件进行连接,把“魔镜”里的内容下载到手机,同时也能将手机里的内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本月22日出访俄罗斯,这是他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足见中国对于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视以及两国关系的高水平。但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和前苏联之间的关系曾经经历过风风雨雨,一度关系非常亲密友好,但后来又互相翻脸成为敌人,并发生边界冲突,苏联一度在边境陈兵百万。两国关系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才逐渐实现正常化。中俄关系何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水平?对中苏关系和中俄关系深有研究
日前,黄埔江死猪事件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3月20日的《新闻1+1》栏目为此做了“这是水源地,不是游泳池”专题报道,就如何才能保证环境安全,连线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教授曾刚,探论了开放的水源地保护、长三角地区应对环境问题的联动协议机制等问题。 央视网消息:刚才大家从节目最后看到的那个数字,就是媒体最新统计的上海所打捞出的在黄埔江中飘浮的死
中国三十年高速发展经验表明,综合红利要素的利用是成功发展的基础,但这不表明中国已经充分利用了所有的红利要素。而从红利释放不足角度来看,中国发展红利利用还有巨大的改革空间。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果,是诸多发展红利要素叠加的结果 任何国家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取得高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显然是诸多的发展红利要素叠加的结果,中国也概莫例外,而具体到中国三十年发展
共有 23,55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1 页 当前第 1,32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