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香港文汇报》 叶淑兰:慈善文化:社会组织募捐

2013年04月24日

    社会组织发展需人力推动,也要财力和物力的支撑。资金充裕有利社会组织吸引高素质人才。目前,内地物质资源并不太充裕,慈善文化还未化成公民需要。在此情景中,社会组织如何动员财力,尤其危机事件中,如何实现资源再生,有效参与危机管理,将是下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叶淑兰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讲师

文汇─华东师大 通识合作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历经60余年的淬砺,为国家培养大批学界、政界与商界精英,并确立在全国政治学学科中的领先地位。香港《文汇报》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合作推出通识专栏,从多角度探究中国各方面的外交政策的发展演变与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为本港通识科高中生提供最实用的「现代中国」单元学习材料。
 
 
小知识:资金不足 支出偏少
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亦称慈善组织)具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等基本特征。2007年,内地开始正式用「社会组织」代替「民间组织」。目前,内地社会组织可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资金不足是社会组织的主要发展问题之一。目前,内地社会组织支出规模很小,近三分二社会组织年支出1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下,年支出超过100万元的只占总数1.6%。所有社会组织的平均支出为19.97万元。
由于相对缺乏捐赠精神,在内地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中,民间捐赠比例偏低。据统计,由重大事件和巨大灾害(如汶川地震)直接引发慈善捐赠井喷的2008年,全国接收各类捐赠款物总额达1,070.49亿元,只占GDP总量的0.356%,但已比2007年增长246%
在社会危机状态下,社会组织需快速反应,对受影响群体实施救援,这正需要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又需快速转化成受灾民众所需要的物品。社会组织在危机中扮演「聚财」与「散财」的角色。近年,在重大社会危机中,社会组织均在筹集善款方面发挥极重要作用。
 
基础级:打破资格垄断 穗准社团筹钱
危机状态下的救援资金更多需从社会临时募捐。目前,只有小部分社会组织具法定募捐资格。19996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才可接受捐款。对抗沙士期间,民政部曾指定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华慈善总会为负责接收社会捐赠的组织机构。
壹基金「搭便车」启动
对大部分无募捐资格的社会组织来言,有的采用「搭便车」方式,获取募捐合法资格。如李连杰的「壹基金」2007年在北京正式启动,它作为专项基金挂靠在具公募资格的中国红十字会名下,可借助该会名义向社会公开募捐。这种「搭便车」方式在去年3月通过的《长沙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草案)》获得确认。
还有不少社会组织在危机状态下自发动员募捐。在汶川地震中,一些学校动员学生自愿组织上街,站在街头募捐,为灾区募捐急需的各种物品,并送到慈善总会。还有很多企业、机关单位等动员内部员工进行募捐。事实上,「募捐资格垄断」令草根社会组织无法顺利获取所需资源。江苏、湖南、广州等地进行改革,尝试打破固有的「资格垄断」,有望为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新动力。去年51日,《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实施,规定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等3类社会组织,向市民政局备案后才可募捐:广州市还把民办非企业单位扩大为募捐主体,规定慈善公益类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非营利事业单位也可募捐。
 
进阶级:有钱人嫉 月光族恨 表面慷慨实难解囊
内地善款的主要捐赠者为企事业单位、企业家、歌星、影星和大众等,他们之间可起到一种相互促进的推动作用,甚至营造一种热烈的捐赠气氛。其中,大型企业或企业家往往发挥风向标作用。汶川地震后,内地大型企业快速响应,慷慨解囊。歌星、影星的捐款也扮演非常重要角色,他们通过参与义演活动,举办大型赈灾晚会,把募捐气氛推到高潮,带动民众捐赠。还有更多的是普罗大众的大小捐款,有的是匿名,体现奉献精神。但也有不少民众捐款因单位动员、政府动员而「不得不捐」。
在「动员捐赠」体制下,一些月光族或对募捐机构不信任的人有「恨捐」心理,富人群体也有「嫉捐」、「迫捐」现象。公众复杂多样的捐赠心理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这表明:
1.普通民众物质生活不高是制约内地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物质因素;
2.慈善文化相对不足,富人也「惜捐」,社会组织较难获得稳定财力支持;
3.在奉献精神不足的环境中,政府、单位「动员捐款」及网民「迫捐」,可暂时改善社会组织应对社会公共危机的资金链,但不能可持续发展;
4.募捐机构本身缺乏财务透明和有效监督,阻碍社会组织获得充足资金。
当捐赠行为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时,才能带来可持续发展。若出于面子或政府动员,捐赠不可能持久。在社会危机平复后,捐赠只是昙花一现,不能成为常态行为。要推动慈善事业,不但需公民文化培养,也要来自政府和社会组织本身的制度创新。
义演号召力强 网络短讯伸援手
目前,善款募捐大多由政府、企业、媒体或明星动员,高度依赖现场活动气氛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义演是募捐的重要方式,通常有著名明星、影星坐镇,他们不但义演,而且同时捐赠款项,并实时通过电视画面公布数额,造成一种很强的现场效果。
此外,网络募捐逐渐兴起。汶川地震后,腾讯联合中国红十字总会壹基金计划,启动第一个「512地震」网络募捐平台。内地最大网购平台淘宝网也随即连手壹基金发起「早一点到达多一份希望」的募捐活动。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也纷纷开展网络募捐。
手机短信捐款也成为募捐的重要形式。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迅速开通手机短信捐款通道。不过,网络募捐和手机短信捐款同样都有监管问题,有不法分子藉此进行诈骗。
还有很多单位要求红十字会在本单位设置捐款箱,动员员工捐款,并由红十字会清点款项。甚至有人采用传统的街头动员方式进行募捐。
 
摘星级:内外监管 增公信力
社会组织在资金筹备过程存在善款滥用、挪用等问题,这成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一个毒瘤。根据搜狐网对「造成中国慈善事业落后的主要原因」在线调查显示,在1,460总票数中,高达62.26%的投票网民选「中国慈善机构的公益性令人怀疑」。
近年,中国红十字会因「郭美美事件」被公众群起质疑时,「中非希望工程」、「尚德诈捐门」、「宋庆龄石像事件」又让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及宋庆龄基金会陷入社会公信力危机。这些腐败事件,究其原因,在于慈善组织缺乏有效内外监管,具体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不足、信息透明度不足及内部缺乏理事会等权力制衡。
由此可见,社会组织要获得长足发展动力,需进一步加强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机制,增强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想一想:
1.根据上文,指出内地社会组织所面对的两个问题。
2.参考上文并就你所知,指出并分析题1所述问题的成因。
3.你认为内地的慈善文化盛行吗?参考上文,试举例加以说明。
4.你在多大程度上认同「若要社会组织突破樽颈,中央必须放宽法律法规」这个说法?解释你的答案。
5.网络和手机短讯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内地社会组织进行募捐?解释你的答案。■香港文汇报记者吴欣欣
延伸阅读:
1.陈东利:《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与路径选择》,《天府新论》,2012年第一期。
2.关天小、陈晓兵:《浅析中国民间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法制与社会》,20106月。
3.《以公众理性的力量促进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南方日报》,2011-07-15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7/15/content_6987084.htm
《香港文汇报》 日期:2013424 版次:A26 作者:吴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