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4日上午,在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杨国强教授的办公室,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栏目约请沪上几位青年学者与杨先生座谈,讨论他的新作《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与社会脱榫》(中华书局,2014年12月版),算是一次小型的读书会。小扣小鸣,大叩大鸣,我们整理了部分对话,杨国强先生又对初稿从头捋了一遍,几乎等于重写。因篇幅较长,兹分两次发布。本文是上篇。 晚清“残局”能否走活 戴海斌
今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张济顺新著《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她从“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和“小市民”三个研究群体出发,认为上海的历史与经验并没有在1949年这一时间点戛然而止。 10月1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林》编辑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复旦大学上海史国际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当代史创新团队以“断裂
【编者按】 7月4日上午,在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杨国强教授的办公室,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栏目约请沪上几位青年学者与杨先生座谈,讨论他的新作《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与社会脱榫》(中华书局,2014年12月版),算是一次小型的读书会。小扣小鸣,大叩大鸣,我们整理了部分对话,杨国强先生又对初稿从头捋了一遍,几乎等于重写。因篇幅较长,兹分两次发布。本文是下篇。 杨国强教授 艰难时世中的情感
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大数据与教育研究”论坛,于10月18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学术专场论坛,是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新创办的年会专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学术报告会”的首场活动,即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2015年)学术年会•高端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学术报告会---“大数据与教育研究”。开幕式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
首届“两岸四地城市养老论坛”举行 筹建养老联盟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敬老、养老、乐老日益成为社会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重阳将至,首届“两岸四地城市养老论坛”1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原上海市副市长、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理事长胡延照,中国红十字会老龄事业部部长李胜强,台湾大学少儿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台湾永庆基金会代表薛承泰、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城市住在研究中心
玩在树与河之间 或许在每个上海人的心里,都流淌着一条苏州河。从远古的地方涓涓而来,翻卷着旧日码头的汽笛声,沿岸码头工人的号子声,车夫小贩的叫卖声,在时间的流转里绕过一道又一道的湾,在岸边迭荡出东方不夜城往昔的繁华。 若干年以后,铅华洗尽,它又变成另一幅安宁的景象。 道旁闲逸人家,屋间花棚藤架。樟树陈行,鸟语卿卿,落日朝霞。 无论喧嚣还是宁谧,河道两旁,树宇之间,总记载了这个城市最私密
全国首届实证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举行 聚焦应对全球化挑战 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和光明日报社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实证教育研究论坛”,17日起在华东师大举行。 据悉,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教育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得以提升。然而,随着全球化、国际化影响的日渐扩大,教育实践变革的逐步深化,中国教育研究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为名的“思勉原创奖”,对文史哲著作评选一直高标准、严要求。大奖设奖至今5年,“宁缺毋滥”仅评出13部佳作,其中就有华东师大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杨国荣所著的《道论》。 杨国荣近影 上世纪70年代,才上初二的杨国荣迷上了哲学。1978年,他进入华师大哲学系学习,从本科读到博士,留校任教至今,坚持在“本硕博”教研一线。杨国荣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还是
当代中国能否出现高本汉(Klas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1889—1978)那样的一代青年学者?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上海市语文学会等联合主办的“学科建设·社会发展: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主编与青年学者对话论坛”上,《中国语文》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刘祥柏提出的这一问题激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 1910年,年仅21岁的瑞典人高本汉来到中国。尽管当时的中国
前天,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上海地区成果展上,出自90后大学生的网络文化作品不仅创意十足、个性鲜明,也不乏艺术性和实用性。 “复旦印象”APP既有魔法般的展示功能,又具备实用性。只要在手机里下载安装这款APP,对着一幅“球员草坪上踢足球”的图片扫一扫,就能看到所有球员跑动起来,犹如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扫一扫师生的校园一卡通证件,卡片底端立即显示出当天校园食堂的菜单;扫描一下经校园认证
同盟会元老王伯群档案首度解密 大夏师生致电张学良收复东北 王伯群(1885至1944),大夏大学校长,同盟会元老,近代民主革命先驱、著名教育家。今天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在愚园路1182号长宁区少年宫红花楼,举行纪念王伯群诞辰130周年暨《王伯群与大夏大学》新书发布会。因为,这里曾是王家私宅,现为上海市优秀建筑、上海十大老洋房之一。由华东师大档案馆首度解密的几份尘封久远的档案,披露了这位民国老人
摘 要:以助人见长的专业社会工作对传统救灾方式局限的服务补位,奠定了灾害社会工作发展的时代基调。然而,灾害社会工作对于整合服务的现实要求与社会工作自身整合性缺乏之间的巨大张力,使得社会工作在介入灾后重建时常常深陷服务有效性和系统性的困境。对此,社会工作整合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实践可能。基于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上海社会工作服务队的本土实践,阐释整合服务如何得以在灾后重建中具体展开,并在实践总结
近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重要关注点。特别是随着“国学热”“儒学热”不断升温,怎样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成为当前思想领域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笔者认为,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嬗变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中国中西合流的新阶段;而这中西合流的过程,贯穿着两个互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即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以及两者
编者按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文革”持续十年,给国家的政治经济乃至个人的命运带来巨大影响。马以鑫、姚全兴和林炳义——他们一个中学生、一个大学生、一个中学教师,对姚文元该作提出反驳意见,并“自投罗网”地给《文汇报》、《光明日报》寄稿,此后遭遇接二连三的迫害和打击。在各种版本的“文革”史叙述中,这三个
“网络思想众筹”环境下 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华东政法大学公民社会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媒体时代的政治生态与执政方式”理论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重新塑造国家、政党、社会、民众之间
共有 23,63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6 页 当前第 1,17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