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浩瀚的莎翁文本研究著作之外,原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雷格《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一书则独辟视角,尝试以长剑、玻璃高脚杯、金币、剧院钱匣等20件馆藏文物为线索,牵出400多年前莎翁及其观众所生活的年代故事。昨天,该书中译者范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在上海季风书园展开对谈,还原历史语境下的莎士比亚——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正是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放在人类
吕思勉被严耕望推为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在他身后二十年间,已刊著作在台港时有翻印,大陆除印行其遗著《隋唐五代史》外,反而寂无消息。1965年顾颉刚重读吕思勉题赠《章句论》时,大发悲叹:“吕氏一生写作甚多,而身后竟无人提议为编一全集者,并其著述目录亦不可见,悲已。”(《顾颉刚旧藏签名本图录》)这种状况当然与此二十年间大陆政治与文化生态息息相关。 吕思勉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吕思勉的旧作再版
4月13日,中国莎士比亚学会副会长荣广润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杏林高议”论坛,启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We kNEW Shakespeare”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高校巡回演讲。荣广润建议,戏剧教育从孩子抓起,首先要培养教师的戏剧素养。 “莎士比亚成为英国文化的代表不是偶然。”荣广润在题为《莎士比亚剧本的舞台呈现》演讲中如此表示。莎士比亚被马克思赞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他流传
简易拼凑的圆桌,简单塑装的盒餐——你愿意和大学校领导这样共进午餐、边吃边聊吗? 最近,华东师大闵行校区办公楼里,校党委书记童世骏约了一场饭局。“学生校长助理办公室”作为主办方,在全校参与报名的大学生中,选中了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15人,参加“校领导午餐会”,与这位哲学教授面对面。 “看到校领导,我说些什么好?”“只是去静静地吃饭行吗?”“真的可以吐槽么?我怕突发尴尬症。” 这期
为响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日前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以学习党章党规;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以争做合格共产党员,以期将“两学一做”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党员身上。 在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带领下,支部全体党员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规党章。在这个庄严而神圣的场所,伴随着国歌和国际歌激昂的音乐,党员们握拳高举右手,许下庄严的承诺,牢记党对自己的要求
编者按 2015年1月,澎湃新闻刊发了对“台湾中央研究院”学者李明辉的访谈。作为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的弟子,李明辉就台湾社会中保留的儒家传统以及两岸的政治儒学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文章一经发表,引发两岸热议。本文显示,讨论仍在持续。 作者认为“港台新儒家”的继承者李明辉与“大陆新儒家”的中心人物蒋庆之间的争论,主要聚焦点在儒学与民主这一百年老问题。李明辉的观点是:儒学与民主没有根本性矛盾
核心观点 企业要做好科创主体,高校不仅要提供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培养更多更好的研发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建议,而且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善于手脑并用的技术工人,以及更多更好的既爱科学又爱劳动的各界人士和普通公民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要大力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而为了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高校不能只是一个配角,因为企业发挥好科创主体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和人才基础,其奠定和巩固的关键
“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本月起到12月相继在成都、北京、上海、广州四地进行巡展,400幅莫奈名作以数字成像技术呈现。正如此前在上海举办的“不朽的梵高”感应艺术大展,越来越多的大师展使用了数字化虚拟展览的形式。不见实物、单见影像的虚拟展览,究竟是货真价实的大展,还是一种隔靴搔痒的艺术消遣?本文以一堂讨论课的样式,对这一现象议论风生。 讨论者:王远(华东师大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旅美华裔钢琴家朱烨近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了一场颇具特色的独奏会。虽然在众多钢琴家中,她的名字并不如雷贯耳,但她曾是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比赛的获奖者,也是传奇钢琴教育家格拉夫曼的弟子,是与郎朗师出同门。 开场曲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曲》被公认为一首极难演奏好的钢琴独奏作品。尽管这首小品没有炫耀的技术段落或复杂的曲式结构,但其影射的音乐涵义却是极其深刻的。在短短的6分钟里,作曲家由冥想
共有 23,71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1 页 当前第 1,14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