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是出自党代会市委报告中的一句话,不承想,这般对未来的诗意描绘,正成为会场内外的一句“金句”。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代表在审议发言时提及,这句话不仅热在党代会现场,她注意到,这也成为了两天来上海滩上的“流行语”。在焦扬看来,正是因为话语说到心坎,深入人心,才能把市委书记在严肃的党代会
自2005年思政课课改新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都很努力,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不喜欢上思政课,思政课受专业课排挤,思政课任课教师不被人看重。 思政课教师的委屈反映出高校思政课的定位问题。有一种要不得却是普遍存在的观念,即认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和教师无关。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高校中各个教育单位各自为政,形成不了教育合力,甚至存在相互消解的现象。高校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推进协商民主发展,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提出的两项重大任务,以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为思考维度,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用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协商民主的优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在党执政实践历史上
“立德树人”作为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标,从本质内涵来看,存在着三个维度、六种性质,即本土性和世界性、历史性和未来性、价值性和教育性。这些维度和性质不仅规定了立德树人的本质属性,也规范了教育实践的未来走向,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立德树人”兼具本土性和世界性。 2015年1月27日,当时的英国教育大臣妮基·摩根发表演讲,明确提出推动“英国核心价值”成为
编者按 法裔美籍艺术家路易斯·布儒瓦说,“你必须告诉你的故事,你也必须忘记你的故事。你忘记且原谅从而解放了自己。”路易斯·布儒瓦的“细胞”系列装置似乎围绕着铭记和遗忘两个主题,与过去的人和事有关,作品中的针、线、纺锤都暗指了艺术家的童年,还讲述了关于抛弃、背叛和迷失的经历。 1982年,她为《艺术论坛》写了一篇讲述她童年经历创伤的带有插图的自传文章。她经常把作品与个人受到的情感创伤联系
三年级访名人故居、四年级去养老院慰问、五年级参观博物馆……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几乎每所学校都会安排,而校园内的各种特长班、社团活动也开展得绘声绘色。但结果往往是,学生活动参加不少、感想体会写过不少,教育留痕却不多。 新课改在推进了十余年之后,眼下正逐步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即核心素养培育时代。伴随课改“核时代”的来临,如何让知识的习得、活动的开展等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关联密切的探究性和拓展
许多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个貌似尖刻的问题:“班级的学生参差不齐,我怎能上好课?”以为“差异”是有碍教学的“效率”,这里所谓的“效率”无非是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效率而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课堂,是一个不同个性交融、多元声音交响的世界。素质教育课堂的愿景是保障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不懂得课堂世界的愿景、特质及其设计,课堂转型无从谈起。 认识课堂教学的特质 差异是课堂教学的原动力。差异指多样化
今日立夏。 江南的初夏,可爱温婉,梅子青,麦子黄,天气不冷不热正正好,日长睡起,一抬头,能看见“芭蕉分绿与窗纱”。 关于立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所以,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如典型的“三新”有:樱桃、蚕豆和竹笋,或者因地制宜地替换为青梅
2006年的春天孕育了第一届感动师大,让正能量的传递如同万物生长,感人的故事润物无声。十年光阴流逝,沧海易变桑田,感动却不会轻易褪色。十年来,感动师大致力于传播积极的价值观与温暖的人文关怀,以师大人内心力量的充盈、综合素养的提升为目标,歌颂生命、弘扬责任。 时至今日,两年一度的感动师大已走过了十个年头,3日晚,第六届感动师大如期而至,2015—2016年度“五四”表彰大会暨“感动师大
上海市教委日前表示,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将实现全覆盖。这意味着,上海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提早到中小学阶段,从政策层面让“开启科技创新的探索之路”铺设到人才培养的前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表示,从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来看,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会产生积极影响。 爱迪生有句名言: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学生时代,最令孩子们感到惊奇而向往的莫过于实验室,那里不仅
人类的发展与生产活动紧密相连,而生产又离不开所谓“材料”。“材料”可以是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通常我们把具体的物质“材料”作为我们日常生产的主要内容,然而,我们在从事文化艺术等抽象精神性的活动中,那些不具备具体物质性的“材料”也是创作“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材料”的具体性与抽象性也构成了在今天艺术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导入与作用,促使“材料”的本身具有了双重属性价值,它们
对抗融洽七年间 本科加读研,我在上海已有7个年头。父母在老家云南省玉溪市,经营着一家由爷爷传下来的店铺。7年间,时常与父母“煲电话粥”,讲述我在这个城市的琐碎。 然而一直到上大学之前,我与父母的关系却是不咸不淡。反倒是来到上海后,我们才有了更多的交流。 1996年以前,父母在一所回民学校教书,后又去了离家五六个小时车程的元江创业,忙碌的他们无暇顾及我。6岁开始,爷爷奶奶照料我,与父母
5月4日是中国的青年节。10天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开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成效斐然。和“青年”一样,这个倡议充满生机和活力。当“一带一路”遇上“青年”,遇上世界各国“青年”,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就在10天前,“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落下帷幕,来自65个沿线国家的80余位青年代表,在中国度过了忙碌、充实、美好、难忘的一周时光。能组织到多达65国
自去年暑假开始,因了个人生活中的某种变化,我把日常起居的重心从杭州转移到了千岛之城舟山。这是我近30年前大学毕业后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差不多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了。重新回到这里,风景旧谙,草木关情,在我就自然地有一种分外的亲切感。从其山顶可以远眺山海一色的海山公园,当年我所工作的单位借用其办公场地的祖印禅寺,我离开舟山后也几乎每年夏天都会过来“纵浪”的朱家尖海滩,还有分布海岛上的各式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共筑育人最大同心圆,这是新形势下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学、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使命和任务。需要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学科体系建设;二是如何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势,更好地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如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为此,华东师大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共有 23,64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7 页 当前第 1,08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