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来华留学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60周年之际,学校举办了系列高端论坛,汇聚国内外高校领导、专家学者、校友及在校师生,共同探讨国际中文教育与来华留学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论坛聚焦学科融合、管理优化、数智化转型与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关键议题,旨在为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院长论坛”中,与会专家围绕“融合与创新: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机遇”展开深度讨论。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教育形态,国际中文教育需要积极借助技术工具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并推动研究与实践方法的创新。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丁安琪强调,数智化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革新的核心动力。北京大学赵杨、北京师范大学冯丽萍以及山东大学马晓乐分享了各校在市场化探索、学科责任与技术创新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通过跨学科融合与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在“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来华留学发展管理论坛”中,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温广瑞指出,应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打造特色留学品牌,推动跨文化融合与产学研协同,构建高效治理模式。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晓峰分享了“问学华中大”暑期学校项目,结合城市资源与学科优势,在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设计前沿课程,形成了兼具专业性与文化性的品牌项目经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田露露在总结中提出,各高校应加强协作,共同做强“留学中国”品牌。论坛期间,多所高校代表还共同为“来华留学G16 高校联盟秘书处”揭牌,推动行业共建与资源共享,助力构建更加国际化的留学管理生态。
在“国际中文教育未来人才培养校友论坛”中,来自不同行业的近20位优秀校友与在校学生展开对话。校友们围绕就业前景、职业发展与个人能力提升分享了宝贵经验,提出学生应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增强跨文化管理与文化底蕴,同时把握人工智能与社交媒体趋势,为未来职业发展拓宽路径。这些建议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也为提升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的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来华留学生校友论坛”则以“五洲青春归,甲子师大情”为主题,邀请了来自21个国家的40余位国际校友参与。各国代表动情回顾了在校学习与成长的经历,展现了华东师大60年来在国际学生培养中的温暖与深度,通过主题分享与自由交流,构建了一个情感联结与经验回流的平台。
阅读原文
记者丨马逢珏
来源丨上海热线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上海科技报 | 华东师大来华留学暨国际中文教育60周年系列论坛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