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汤拥华——讲台上的老师必须是“社牛”

2025年09月10日

  “时至今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自修》杂志主编汤拥华依旧记得1998年秋季的那个雨天。时年58岁的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生导师邓牛顿冒着大雨,带着一篇“不及格”论文敲开汤拥华的宿舍门。“老师没有批评我的文章,而是操着熟悉的湖南口音先拉家常,再谈修改意见,给我留足了面子,也让当年心高气傲的我真正意识到了论文不是散文。”27年过去,论文的具体内容早已模糊,但导师如父亲般焦急的神态和语重心长的教诲,却烙印在汤拥华的心中,成为他日后为人师表最重要的榜样参考。

汤拥华认为老师要“社牛”般地主动走近学生,更要全力以赴地倾囊相授。本报记者 李相如摄

  是师生,也像父子;既包容学生的“叛逆”,又在裉节问题上严格把关;永葆潮人的年轻心态,总与学生平等交流……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汤拥华感慨,在当下,做一名学生喜爱的好老师确实不易。而在师范大学任教,面对一批批未来将走上讲台的“准老师们”,他对如何当一名好的教师,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每个人的性格纵然不同,但只要站在讲台上,老师就必须是‘社牛’。要‘社牛’般地主动走近学生,更要全力以赴地倾囊相授。”汤拥华说。


永葆年轻的心态,当是师者的人格魅力


  今年毕业季,汤拥华因为一篇和短剧相关的毕业致辞火遍全网。一名大学教授沉迷短剧的反差萌,让不少网友和学生感到错愕。不过,汤拥华不以为意。因为这种年轻的心态,对新鲜事物的研究兴趣,正是导师邓牛顿的人格魅力之一。他也希望,自己在继承导师衣钵的同时,能传承这份师者的魅力。

  其实,在那篇“不及格”论文找上门来之前,邓牛顿早已委托一位学生向其暗示。“当时我还有点沾沾自喜,觉得只要有观点,哪怕写得像诗也是论文,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汤拥华回忆,面对自己的叛逆,导师总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研究生毕业前,导师默许他先忙申博、再做论文,给足了“生长自由”。


再“潮”的老师,对学生而言都是“上一代人”


  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后,他更能理解导师的不易。“太听话的学生往往没有前途,而太不听话的学生则面临毕业困难。既保护学生的灵气,又确保学生正向成长,这种难度真不亚于父亲带孩子。”初为人师,汤拥华也曾为学生改论文、期末改试卷、上课得不到学生回应而崩溃。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优秀的学生忍不住哭诉,称自己压力太大,“不读博就仿佛对不起父母和老师。”闻此,汤拥华大惊:“世界原本就是参差多样的,谁说中文系的绩优生就一定要读博、考编、考公?!”几句简单的开导,学生听了以后仿佛重获新生,买了新衣服换了新发型,状态瞬间好转。汤拥华不由感慨:“老师一句话对学生的影响如此之大!”

  如今,汤拥华的学生大部分是00后。他们会给汤拥华的穿搭提建议,读书会上耿直发言,私下里常吵着让“老汤”请吃饭。是他们“逼”着汤拥华从“I人”(性格内敛的人)切换为“E人”(性格外向的人)。看短剧、追星、谈论网文和游戏……在外界眼中,汤拥华足够“潮”,但他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就必须外向。不过,再‘潮’的老师对学生而言都是‘上一代人’,千万别自我优越感爆棚。”


阅读原文


记者吴金娇

来源文汇报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上观新闻丨【文汇报】 师道|华东师大教授汤拥华:00后学生“逼”我成为一名E人老师

文汇报 | 当老师是I人怎么办?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挑战?这位大学教授的回答“神”了

文汇报 | 神仙老师:尊重学生的不同,参差多态才是美的本源!

文汇报 | 名师谈处世之道:真正的高手,都懂得舍满取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