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该如何去坚守?”“因为学历问题,我经常会被指‘误人子弟’。我该怎么办?”在昨天的“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结业典礼上,崔永元、钱文忠、易中天走到一起,和乡村教师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困惑。
“中国教育的脚板”
乡村教育中,教师的学历、资质始终是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据统计,2007年,农村教师中仍有18.7万名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对谈中,一位乡村教师就抛出了这样的困惑,一方面,因为学历偏低,屡屡被指“误人子弟”。一方面,又是乡村学校教师资源的匮乏。
“如果你不带这些孩子,他们会失学,这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崔永元的回答给这位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易中天则把乡村教师称为“中国教育的脚板”,“没有你们脚踏实地在乡村土地上的努力和付出,中国的教育早就趴下了。”钱文忠接过易中天的话,称许多乡村教师的工作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名教师的职责,“不少教师需要挨家挨户劝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大门。”
权益保障“不尽如人意”
作为坚守在乡村教学一线的工作者,乡村教师队伍的权益保障现状如何?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崔永元说:“两个字,‘不好’,四个字,‘不如人意’,五个字,‘不尽如人意’。”他表示,“现状总有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但是别总拿历史欠账说事。”易中天也在对谈中提到,如今大学校园一个比一个奢华,农村校舍却始终摆脱不了破破烂烂的现状。
举手之劳就是公益
为乡村教育出力,并不在于形式。崔永元运作“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多年,在他看来,不一定要亲自到乡村上一堂课,为乡村教师提供一张火车票、满足学生的一个小心愿,甚至捐出一本感动自己的书籍,都是一种慈善。“不要一个人的一千万,要一千万人的一块钱。”举手之劳,就是公益。“当然,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也许课堂上花了一个学期教会孩子的东西,到社会上一分钟就被颠覆。”在崔永元看来,乡村教师的坚守和尽责是功德无量,相应地,社会也应营造一个正常的氛围供孩子成长。
《劳动报》 日期:2012年8月6日 版次:2 作者:张欣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