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上海教育新闻网:华东师大教授为大学生解读雾霾密码

2013年03月17日
    本网讯(记者 刘晓晶)昨天(14日),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资环院148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束炯在这里为200多位学生做了题为《中国东部地区霾的成因和污染治理》的主题报告,解读了雾霾密码。
霾是什么?
在报告中,十多年来主要从事城市气候、城市大气环境和大气环境遥感研究的束炯教授说,霾的本质是由细颗粒物引起的视程障碍。霾的判别标准为能见度10千米以下,PM2.5日平均浓度大于0.075mg/m3PM2.5PM10 比率达50%以上,并持续一段时间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下为霾,80%-95%为雾霾混合物,95%以上为雾。
在工业发达地区,霾即气溶胶污染的视觉效应,是指空气中的硫酸盐、硝酸盐、黑碳、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消光作用增加,能见度恶化,并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其本质为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一次及二次气溶胶细粒子的消光作用。
霾是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产物。它是指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小尘粒、 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至 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略带蓝色。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今我国区域性霾天气现象日益严重。
霾的出现标志空气质量下降
束炯分析说,霾最直接表现为能见度降低,大气中经常呈现灰蒙蒙的一片。霾的出现标志空气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霾的自然特征包括特殊地理背景(中国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天气气候特征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大气颗粒物背景浓度较高的地区 ),海水飞沫,裸地和沙漠化,沙旋和自然灾害火山喷发。
霾的经济特征是中国在高速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且粗放的能源消耗方式,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颗粒物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属于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区,且与华中、华北、环渤海区域连成一片,构成东部细颗粒高污染区。
如何有效控制灰霾污染?
在讲座互动环节,有学生好奇地问道:“如何有效控制灰霾污染呢?”
束炯说,有效控制灰霾污染的根本措施。应当以长效常态措施为主,应急减排措施为辅,继续强化二氧化硫存量削减,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力度,大力推进电厂脱硝建设,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实施重点工业区综合整治,推动区域污染联防联控。
人物名片
束炯,男,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应邀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担任荣誉研究员,2008年,应邀担任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2-2009年任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束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气候、城市大气环境和大气环境遥感的研究。十多年来,他担任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973项目、以及三十余项省市级研究课题的主持人。
早在八十年代。他就开始了城市气候“五岛效应”的研究,重点关注与城市热岛的形成机制,模拟与演变规律;九十年代,他开始将环境磁学、环境化学与数理统计方法组合应用于大气气溶胶的特征分析和物源解析,并开始研究气溶胶对城市气候形成的强迫机制;近十年来,他重点开展气溶胶污染与区域能见度的分析与预测,关注气¾粒转换大气光化学模型;利用卫星和机载高光谱遥感资料,研究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与城市植被分类;近年来,他在973项目中,开展了全球不同卫星数据的CO2CH4等温室气体产品的比较分析与数据同化,在上海市区建立了第一座温室气体梯度观测铁塔。
 
 上海教育新闻网 日期:2013315 作者:刘晓晶